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霜降過后,山東萊蕪的一個小鎮上一片繁忙,各種農作物都到了收獲的時候。
63歲的李奉勝穿著膠鞋,領著記者往合作社的田里走,沿途的地里種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看著不像普通莊稼。
![]()
“這是金銀花,那是黃芪,還有這個,是我這輩子最得意的寶貝”李奉勝指著一叢開著白色小花的植物,眼里滿是驕傲。
這東西看著不起眼,卻是李奉勝花了幾十年心血,從泰山深處尋來、又費心馴化的“仙草”,靠著它,不僅讓這個山區小鎮的中藥材出了名,還帶動了一大群鄉親發家致富。
![]()
李奉勝是個退伍軍人,上世紀90年代,他的家鄉地處山區,日子過得相對落后,年輕的他心里憋著一股勁,想找個門路創業,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
家鄉有種植紫花丹參的傳統,已經有50年歷史了,可這紫花丹參在市場上不算稀罕,賣不上好價錢,想靠它發家難度不小。
![]()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奉勝認識了一位中醫藥專家,聊天時他得知,在泰山的山系里,藏著一種丹參的珍稀變種。
它的藥用價值可比普通紫花的高不少,就連神農本草經都把它收錄為上品藥材。
可這丹參特別少見,平時在山里找一年能遇到三棵都算運氣好,根本沒人能規模化種植。
![]()
要是能找到這東西,再種成規模,鄉親們還愁富不起來嗎,李奉勝當場就下定決心,要把這“仙草”找出來,讓它能在田里長出來。
?——【·尋尋覓覓·】——?
從那以后,李奉勝就成了泰山山系里的“尋草人”,萊蕪、章丘、泰安……只要是泰山延伸的山區,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
他和幾個同伴一起,背著干糧、拿著工具,翻山越嶺,鉆草叢、爬陡坡,每天都在山里轉十幾個小時。
山里的路難走得很,夏天滿是蚊蟲叮咬,冬天冷的能凍透骨頭,有時還會撞見野獸,高強度勞動逼得不少同伴心生退意,漸漸都離開了。
![]()
可李奉勝沒放棄,部隊里的歷練讓他養成了堅韌的性子,他認為,既然定了目標,就不能半途而廢。
努力和堅持沒有白費,在好幾年后,李奉勝終于在深山里找到了那幾十抹白色的身影。
它們開著白色的小花,和常見的紫花丹參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就是他苦苦尋找的“仙草”——白花丹參。
![]()
看著這幾十株來之不易的小苗,李奉勝激動得睡不著覺,他把這些野生白花丹參挖出來,帶回了家鄉的小鎮,這幾十株也成了后來規模化種植的“祖宗苗”。
后來鎮子里頭建了個研發中心,專門研究這些野生的白花丹參,把它們馴養成田里能種的品種。
一開始他們試了扦插等好幾種育苗方法,都不太成功,最后才決定用種子育苗。
![]()
剛開始的試驗田只有二分地,他們把收集到的種子小心翼翼地種下去,每天精心照料,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沒過多久,這二分地就長滿了嫩綠的小苗,看著生機勃勃。
![]()
李奉勝帶著技術人員,打從搜集物種、馴化野生丹參,再到選育良種、搞高產栽培,一點點摸索著來,硬是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2002年,白花丹參的研究項目得到了國內知名專家教授的肯定。他們說這項目不光護住了稀有物種,又給新藥研發打下了底子,在全國范圍內也是走在最前頭的。
![]()
過了幾年,李奉勝靠土地流轉建起了專屬的生產基地,還免費給農民教種植技術。
在他牽頭下,一個專做藥材種植的合作社成立了,他們跟農戶簽了合同,實現利益共享。
合作社還特意承諾,優良品種、管理技術、防病治病還有產品收購這些事都統一負責,讓農戶省了好多心。
![]()
李奉勝始終認為,不能讓合作社一頭熱,得讓農戶也能賺到錢,這樣大家才愿意跟著干,從成立合作社那天起,他帶動鄉親致富的初衷,才慢慢變成了現實。
如今,63歲的李奉勝依然每天在基地里忙碌,澆水、施肥、查看長勢,一點都沒有“退休”的打算。
![]()
他說,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給年輕人打好基礎,讓他們看到農業也有科技含量,有就業前景,能賺到錢,把白花丹參的事業一直做下去。
?——【·白花丹參·】——?
說到這里,大家對“仙草”白花丹參是不是也很感興趣呢。
![]()
白花丹參是山東泰山山系特有的品種,屬于丹參的珍稀變種,野生的特別稀少,喜歡生長在海拔較高、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地或丘陵上。
顧名思義,它的花是純白色的,植株不算高大,一般能長到30到80厘米,稈子是四棱形的,上面有絨毛,葉子是羽狀復葉,邊緣還有鋸齒。
![]()
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要種植兩年才能收獲,第一年主要是長根莖和葉片,第二年才會開花結果。
它的根莖是藥用的主要部分,表面是棕紅色或暗棕色,質地比較堅實,斷面是黃白色或朱紅色的。
![]()
白花丹參的藥用價值遠高于紫花丹參,它含有的丹參酮這類物質,含量高出不少,不管是哪方面的功效,都比紫花丹參更明顯。
它曾是《神農本草經》里記載的上品藥材,現在也常被用來開發各種中成藥和保健品。
![]()
因此它的經濟價值也很高,因為稀缺且功效好,市場價格比紫花丹參高不少,規模化種植后,能給農戶帶來可觀的收入。
也正因為如此,李奉勝才會花費幾年時間翻山越嶺尋找,又用二十多年時間馴化種植,把它當成帶動鄉親致富的“仙草”。
![]()
李奉勝作為一名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憑著一股韌勁和擔當,翻遍泰山尋找珍稀藥材。
又花二十多年時間完成野生馴化和規模化種植,不僅保護了白花丹參這個稀有物種,還帶動了一方鄉親致富。
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農業也能有大作為,平凡的土地上也能長出“寶貝”。
這種堅韌不拔、一心為民的精神,值得每個人點贊,也為鄉村振興寫下了溫暖又有力的一筆。
參考:
舜網發布《融媒·畫像丨一位農民與“一株白花”的循證之旅——馴“仙草”》2025-11-0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