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墨西哥傳統亡靈節的慶祝氛圍被刺耳的槍聲擊碎。
米卻肯州烏魯阿潘市市長卡洛斯·曼佐,在市中心教堂外懷抱幼子與民眾互動時,遭武裝分子近距離連開數槍身亡,身中至少6槍的他當場倒在血泊中。
這起公然挑釁的謀殺案,不僅讓“牛油果之都”再度陷入恐慌,更將墨西哥持續二十年的治安困境、利益糾葛與政治分歧推向輿論風暴中心。
總統克勞迪婭·謝因鮑姆痛斥這是“懦弱卑鄙的罪行”,卻堅稱拒絕重啟對販毒集團的全面戰爭,引發全國性的激烈爭議。
一場針對地方官員的暗殺,為何攪動整個國家的政治格局?
![]()
以生命對抗系統性暴力 年僅40歲的卡洛斯·曼佐,是墨西哥政壇少見的無黨派獨立人士。
2024年9月上任以來,他始終以“牛仔帽+防彈背心”的形象示人,親自帶隊巡邏緝查,甚至披露過烏魯阿潘市多處亂葬崗和“販毒集團訓練營”,因主張對犯罪嫌疑人“就地正法”,被外界稱為“墨西哥布克爾”。
這位直言不諱的市長,早已將自己置于危險境地,他多次在社交媒體公開譴責販毒集團敲詐勒索牛油果、青檸種植戶,誓言要“根除當地犯罪網絡”,還曾指控米卻肯州州長及州警察存在腐敗行為。
![]()
事實上曼佐早已感知到死亡威脅。2024年12月起,聯邦政府為其配備國民警衛隊保護,2025年5月,其聯邦保鏢隊伍增至8人,加上市政警察近身防護,安保團隊總計達14人。
但他仍在9月中旬致電安全部長求助,警告烏魯阿潘的暴力“并非簡單幫派沖突,而是犯罪集團操縱的系統性暴力”。
遺憾的是,亡靈節的公共活動成為安保漏洞,武裝分子趁人群密集之際發動襲擊,雖有一名襲擊者被當場擊斃、兩人被捕,但兇手身份及背后主使仍未明確。
![]()
利潤王國的暴力爭奪 曼佐所在的米卻肯州,堪稱墨西哥的“農業心臟”。
該州不僅是全國最重要的農業州之一,更掌控著全球近一半的牛油果產量,其鱷梨產量占墨西哥全國80%以上,每年創造32億美元的出口產值,其中大部分銷往美國市場,烏魯阿潘市更是被譽為“墨西哥牛油果之都”。
這份豐厚利潤早已被販毒集團覬覦,原本綠色的果園,如今淪為暴力滋生的溫床。
![]()
販毒集團不再局限于毒品交易,而是深度滲透農業產業鏈,他們向種植戶征收“保護費”,對每一批外運牛油果抽成,甚至直接侵占果園、開設加工廠,將合法農業收入轉化為擴張勢力的資金。
就在曼佐遇害前兩周,該州一名青檸種植者領袖因揭露勒索團伙,遭酷刑處決,2025年9月,當地還發生兩起罕見的牛油果搶劫案,匪徒公然劫走40噸貨物。
更嚴峻的,米卻肯州不僅是農業重鎮,還擁有拉薩羅卡德納斯港口,成為芬太尼原料的重要輸入樞紐,甲基苯丙胺實驗室遍布全州,毒品與農業利益的綁定讓暴力沖突愈演愈烈。
正如墨西哥評估機構專家羅曼·勒庫爾所言,當地販毒集團已蛻變為“黑社會化組織”,合法與非法業務交織,勢力遠超單純的犯罪團伙。
![]()
戰爭與改革的路線分歧 曼佐遇刺后,墨西哥國內的政治分裂徹底公開化。
反對黨將事件歸咎于謝因鮑姆政府“軟弱的治安政策”,認為其拒絕向卡特爾宣戰的態度,導致犯罪集團氣焰囂張。
而謝因鮑姆在緊急安全會議上強硬回應,指責批評者是“盤旋在悲劇上空的禿鷲”,試圖利用民眾痛苦謀取政治利益。
![]()
這場爭論的背后,是墨西哥近二十年來的治安路線迷思。
2006年,前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發起“毒品戰爭”,將米卻肯州列為首批打擊目標,軍事化策略卻引發災難性后果。
2006至2020年間,墨西哥謀殺率激增1032%,近3.9萬具遺體身份不明,大規模傷亡讓民眾對“戰爭模式”徹底失望。此后,墨西哥政府多次調整策略,現任政府主張通過系統性改革解決暴力根源,加強情報合作與部門協同,而非單純依賴武力打擊。
![]()
謝因鮑姆強調,“過去的戰爭策略只帶來更多殺戮,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但她推動的改革尚未顯現成效,卻已遭遇執政黨內部分歧與民眾質疑。
美國的態度也讓局勢更復雜:特朗普政府將多個墨西哥販毒集團列為外國恐怖組織,愿提供情報支持,但墨西哥政府堅決拒絕外國直接干預,凸顯主權與安全的兩難抉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