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王瑾雯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姜界峰
“以前沒得選,現在主動選未來。”廣西商貿技師學院學生陳勇安信心滿滿。憑借過硬的新能源汽車檢修技能,他通過了一家車企的招聘,今年6月奔赴海外工廠。在廣西,像陳勇安這樣主動踏上技能賽道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一技在手,就業無憂。技能成才正成為八桂青年實現人生出彩的重要路徑,這背后是廣西技工教育深耕細作的堅實支撐。
將課堂搬進車間
畢業于廣西科技商貿高級技工學校汽車維修專業的藍世杰,初中成績優異,出于清晰的職業規劃,升學時他選擇了技工院校。如今,他已是上汽通用五菱涂裝車間的高級技工,月入近萬元。他在技工學校的同學也大多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干或自主創業者。
近年來,廣西搭建自治區、市、縣三級服務實體經濟工作機制,將9853家重點企業納入服務清單,精準摸排用工與培訓需求,明確70家鏈主型龍頭企業,要求各市重點對接2家人工智能企業、10家產業鏈主企業和1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建產教評融合的技能生態鏈。
“上汽通用五菱廠中校”是其中的典型案例。通過把校園建在工廠中,將課堂搬進車間里,讓專業扎根產業鏈,該校已為汽車產業精準輸送4495名高技能人才,實現教學與生產的“無縫銜接”。
新增人工智能等前沿專業
今年秋季,廣西工業技師學院招生異常火爆,部分專業分數線直逼普通高中。熱度背后,是產業升級帶來的強勁人才需求——前三季度,廣西多個職位熱度逆勢攀升,技工類、生產制造類職位穩居人才缺口前三。
廣西充分發揮技工院校培訓主陣地作用,明確要求院校社會化培訓人次需達到在校生的一半以上。通過實施差異化補貼政策,引導培訓資源向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新職業等領域聚集。今年前7個月,廣西全區已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14萬人次。
近日,記者走進廣西商貿技師學院的“未來車間”,看到工業機器人靈活舞動,3D打印機不停作業。院長宋成多介紹:“傳統‘車鉗銑’等老專業規模逐步縮減,面向人工智能、未來交通與低空經濟等新領域的專業招生占比已達35%。”
隨著廣西1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崛起,新能源電池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青年的擇業觀念發生著深刻變化。2025年,廣西33所技工院校紛紛新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等前沿專業,新領域專業數量大幅增長。
開辟“出海”新航道
如今,越來越多技工學子走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新能源汽車生產線等重大工程現場,成長為技術骨干或創業帶頭人。“新八級工”制度的實施,打破了技能人才晉升的“天花板”,讓技能價值得到彰顯。
依托“一灣相挽十一國”的區位優勢,廣西深入推進“技能筑夢”行動,啟動第二批“一帶一路”技能筑夢行動優質服務載體申報,舉辦專項座談會強化中國-東盟校企交流。今年以來,廣西交通技師學院等院校已開展面向東盟的技能培訓班8期,累計培訓外國學員300余人。
廣西還為技工教育開辟“出海”新航道。廣西工業技師學院等3所院校入選“南南合作”技能開發項目,聯合東盟院校開發12套職業技能培訓課程體系,共建7個職業及專業標準,編制34套中英文教材,推動區域技能標準互通。廣西科技商貿高級技工學校等2所院校參與老撾新能源汽車維修維護等4個專業職業標準建設,獲評老撾職業標準開發優秀建設單位。
技能成才之路在八桂大地上正愈發寬闊明亮。當以陳勇安為代表的技能人才帶著精湛技藝自信走向世界,他們的力量匯聚成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磅礴動能,使技工教育在新時代綻放出璀璨光芒。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