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焦作日報

![]()
![]()
2025年11月7日《焦作晚報》A04版
記者在現場
采訪本上的“斷頭路”施工進展圖

和平街是我市老城區一條重要的東西走向道路,沿街商鋪林立,人流量集中,是很多老焦作人心中的特色街區。曾經,這條道路沒有完全打通,讓生活在周邊的居民有些堵心。
2007年,我在一次采訪中,聽到居住在和平東街礦山西院小區居民的心聲:“要是和平街往東能打通就好了,眼瞅著不算遠的距離,得繞個大圈。”
大約在2010年前后,和平街與焦東路交叉口附近因新建設了居民小區,和平街向東延伸了一段,但這條道路最終也沒能貫通,成為很多人心中的遺憾。“要是能通到山陽路就好了,出行會方便很多。”當時,居住在麗景新天地小區的居民感嘆。其實,居住在山陽路的居民也有同樣的煩惱。家住山陽路東風花園小區的朱女士說:“去和平街直線距離只有幾百米,但這些年一直‘遙不可及’,得向北走解放路繞行,或者向南走建設路繞行,多繞一段路耗時費力,特別不方便。”
盡早打通和平街(焦東路—山陽路),是群眾多年的企盼。去年,我市啟動和平街東延項目。這個消息令我十分振奮,我想,居住在這條路周邊13個小區的6萬多名群眾一定比我還高興。
![]()
和平街(焦東路—山陽路)。
一次次到現場采訪工程進度、一遍遍傾聽居民的心聲,成了那段時間我的主要工作。山陽區與市投資集團通力配合做好征遷安置建設工作,14天時間便完成48戶群眾的征遷安置,2024年7月20日開始施工,2024年9月29日項目主體完工……我在采訪本上記錄下施工過程的點滴進展,和居民一起感受家門口道路即將暢通的喜悅。
2024年11月25日,和平街東延項目的人行道、路燈、管網等配套設施施工完畢。和平街(焦東路—山陽路)打通了!這個消息在居民中迅速傳開,大家走出家門,站在街頭,看著門前暢通的道路,想象著以后更加方便的生活。
很多以前被采訪的居民打來電話,分享內心的喜悅。山陽區藝新街道冬香好媽媽工作站的銀發志愿者祁秀林說:“這條路通了,不僅方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也打通了城市交通‘微循環’,我們每個人都是受益者。”
![]()
通車后的正陽路(豐收路—黨校南圍墻)。
是啊,暢通城市“微循環”,百姓幸福感得到了很大提升。去年以來,我市以“三十工程”為引領,從群眾最急迫、最關心、感受最深的民生問題入手,啟動了打通中心城區14條“斷頭路”“瓶頸路”改造工程。一條條暢通的城市道路,讓百姓生活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觸手可及。
去年6月建成通車的天河南路(文匯路—文林路)是我采訪本上的又一個“主角”,這條路位于和興東方名城小區、悅東城小區北側,是山陽區新城街道恩村拆遷后遺留下的一段土路,改造前泥濘不堪、雜草叢生。2024年,山陽區成立攻堅小組迅速完成征遷。市住建局第一時間啟動道路施工,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建設以及人行道鋪設、行道樹栽種等工程,當年6月5日正式通車。和興東方名城小區居民郭先生通過微信,高興地向我分享喜悅:“暢通的是道路,回歸的是煙火氣,順應的是民意,幸福的是生活。”
![]()
新安路(政二街—群英河)。
新安路(政二街—群英河)也是我市去年打通的“瓶頸路”之一。10多年前,我在采訪時也多次聽到周邊居民的抱怨:“小區北邊雖然有條路,但是不能當成路走,出門還得繞大圈。”新安路(政二街—群英河)改造項目啟動后,我又一次翻開采訪本,用筆記下“施工進展圖”:3個月時間,新安路(政二街—群英河)主路建設、人行道鋪設、行道樹栽種、路燈安裝等工程順利完成,道路通車。附近居民滿懷欣喜:“出門就是一條寬闊的大路,沿著路走幾百米就是公園,生活方便多了。”
聚焦廣大市民所盼和城市發展所需,有力有序實施了中心城區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工程,為群眾出行暢通“微循環”,為城市發展“舒筋活絡”。暢通的“民心路”,是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決心和信心,是市民幸福生活中的一個個“小確幸”。去年以來,我市通過道路暢通工程等一系列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活力,其中,和平街(焦東路—山陽路)、新安路(政二街—群英河)、天河南路(文匯路—文林路)、龍源路(孟州路—普濟路)、正陽路(豐收路—黨校南圍墻)、陽明路(世紀路—神州路)等多條道路陸續暢通,群眾生活更加便捷。
采訪本上,施工進展在不斷延伸。此時此刻,我正用心感受著城市的變化,用筆記錄下百姓的幸福生活。我與這個城市的故事,我與這座城市中人們的幸福交流,還將一直延續……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智玲/文 林曉 王夢夢/圖
部分內容和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原創文章版權屬《焦作日報》(微信號: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版權所有:焦作日報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0013
![]()
![]()
總值班:程紅利 統 籌:王 鵬 郭子軒
責 編:拜利萍 審 核:豐舒濰
編 輯:李 洋 校 對:薛 瑩
本報全媒體常年法律顧問:律師呂曉燕 律師朱建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