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焦作日報

![]()
![]()
2025年11月7日《焦作晚報》A05版
記者在現場
九十五公里再生水管道的故事
隨著城市的持續發展,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日益成為市委、市政府關注的焦點。市再生水綜合利用項目(一期)作為我市“三十工程”十大民生項目中的重點推進項目,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關鍵舉措,承載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使命。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城市發展動態的記者,我始終對那些能切實改變城市面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項目抱有濃厚興趣。在了解到市再生水綜合利用項目的重要意義后,我第一時間聯系該項目相關負責人,預約采訪時間,希望能深入一線,記錄下這項民生工程的建設歷程。
![]()
工作人員在運營車間對設備進行日常監測。
第一次采訪時,該項目負責人向我詳細介紹了工程進展:2024年,項目已完成市龍源路(再生水廠至普濟路)段9公里再生水管道敷設。2025年,市龍源路(山陽路至中原路)段2.3公里管道敷設也順利完工。目前,市迎賓路、世紀路、山陽路段5.7公里管道正在加緊敷設。上述路段總計17公里,工程全部竣工后,我市再生水管道總長度將達95公里。
再生水,又稱中水,是城市生活污水經深度處理后形成的可循環利用水源。市科恒再生水廠作為我市新建的高標準再生水廠,顛覆了我對傳統水廠的認知。走進廠區,映入眼簾的不是繁雜的生產設備,而是一座綠意盎然的“綠植園”,地面上茂密的植被層層疊疊,生機盎然;龐大的再生水蓄水池與核心處理設施則隱藏在地下,這里不僅是污水處理與再生的“核心樞紐”,更是向公眾展示水資源循環利用成果的重要窗口。
隨后,我走進高大的再生水生產泵房。供水設備運轉的轟鳴聲,如同激昂的城市發展樂章,令人心潮澎湃。十幾條再生水輸送管道整齊排列,將處理合格的再生水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各個用水單位,為城市運轉注入“綠色動能”。
![]()
污水處理廠沉淀池。
為進一步了解再生水的輸送環節,我來到市龍源路(再生水廠至普濟路)段地下管廊施工現場,這里的場景再次讓我感到震撼:幾米高的地下管廊內,節能燈將空間照得通明,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搬運管道、焊接作業。由于地下管廊內還有自來水管道、燃氣管道及通信電纜等重要設施,施工時工作人員每一步操作都格外謹慎,生怕對現有管線造成損壞。“這里施工難度確實大,但我們每個人都有信心把活兒干好。這不僅是為了城市的發展,更是為了讓咱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現場一名工作人員的話語樸實無華,但字里行間透露出對這份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據介紹,該項目已成功連通原有城區河道補水管網,徹底激活了城區水系的補水脈絡。自通水以來,項目累計補水225萬噸。與此同時,沿市龍源路設置的4個智能取水點,為市政灑水、綠化灌溉提供了便捷水源;市太極體育中心、市技師學院等也已率先使用再生水進行沖廁與綠化養護。這些成果,讓我清晰地看到了再生水在城市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前景,也感受到了水資源循環利用帶來的切實改變。
在市甕澗河的一段岸邊,我看到了令人欣喜的生態圖景。河道內波光粼粼,岸邊綠樹成蔭,不少居民正沿著河岸散步、休閑。一位在散步的大爺說:“河道沒水就沒了靈氣,現在有水了,連樹都顯得更翠綠了。我每天都來這兒鍛煉身體,心情特別舒暢。”當我告訴他,河道里的水其實是經過處理的再生水時,大爺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連連感嘆:“現在的科技真是了不得,污水都能變得這么清澈!”隨后,他向一同散步的其他老人說:“咱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能親眼看到城市發展得這么好,經濟越來越繁榮,日子也越過越幸福。”
![]()
李河補水后,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市龍源路的智能取水點,我恰巧遇到一輛市政灑水車在取水。灑水車司機一邊操作設備,一邊向我介紹:“這個智能取水點太方便了,不用像以前那樣到處找水源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再生水降塵,能節約不少自來水,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利民好事。”
采訪過程中,項目負責人的一番話始終縈繞在我耳邊,讓我對這項工程的意義有了更深的思考:再生水管道工程不僅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發展工程。它能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緩解城市用水壓力,還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推動城市綠色發展。通過將再生水用于河道補水、綠化灌溉等領域,我們能讓城市的水更清、天更藍、地更綠。未來,隨著再生水使用范圍的不斷擴大,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從本質上來說,再生水管道工程敷設的不僅是一條條管道,更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堅實支撐,增強了我們對水資源的珍視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是我們邁向綠色、低碳未來的重要一步。
此次一線采訪,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群眾對再生水管道工程的認可與支持。他們從自身的生活體驗出發,真切地講述著再生水給城市環境與日常生活帶來的積極變化。這些聲音,既是對工程建設成果的肯定,又是對未來城市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發展的殷切期待。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穎江/文 吉亞南/圖
部分內容和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原創文章版權屬《焦作日報》(微信號: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版權所有:焦作日報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0013
![]()
![]()
總值班:程紅利 統 籌:王 鵬 郭子軒
責 編:拜利萍 審 核:豐舒濰
編 輯:李 洋 校 對:薛 瑩
本報全媒體常年法律顧問:律師呂曉燕 律師朱建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