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著西方混,頓頓餓得慌,跟著中國混,頓頓吃飽飯!”
這是阿權這兩天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這個話放在菲律賓身上實在是太合適了。
最近的菲律賓因為臺風的影響,馬尼拉的街道都灌滿了洪水,疾病、災荒更是彌漫在每一個家庭中。
![]()
往常這個時候,中國總是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救菲律賓于水火之中,但這次我們卻選擇了沉默。
而沖在最前頭的,是美國和印度兩國帶來的精神援助,還有食不果腹的礦泉水和咖喱飯。
現在的菲律賓可真不是以前了,之前和中國關系好,中國順手就能救,現在倒向美國,稍微給點援助他就得大肆宣揚哄他們開心,生怕下次就不給了。
![]()
連續數月的臺風轟炸,讓菲律賓幾乎喘不過氣。
從七月的臺風到十月強臺風“麥德姆”的首尾暴擊,暴雨如同撕開了天空的口子,馬尼拉淪為一片澤國。
街道上,孕婦在污水中艱難生產,孩子緊緊抓著漂浮的木板不敢松手,老人在齊胸深的洪水里摸索著尋找失散的家人。
避難所內,擁擠的人群讓登革熱和痢疾快速傳播,衛生部的物資告急公告,更讓絕望情緒在災民中蔓延。
![]()
國際社會的援助陸續抵達,但分量卻顯得杯水車薪。
美國的礦泉水和日本的咖喱飯,雖然是心意,卻解決不了核心問題。
270萬被困民眾需要的是救援設備、臨時住所、大量藥品和持續的糧食供應,而不是幾瓶水、幾盒飯的“象征性支持”。
菲律賓總統緊急呼吁全球加碼援助,卻發現那個曾經最靠譜的“援手”,這次沒有像往常一樣及時出現,這讓習慣了中國馳援的菲方有些措手不及。
![]()
其實災難面前的援助,從來不是簡單的物資堆砌,而是“雪中送炭”的精準與及時。
對于泡在洪水里的災民來說,他們需要的是能快速打通救援通道的設備,是能抵御疾病的藥品和消毒劑,是能讓一家人果腹的糧食儲備,這些都是美日的“輕量級援助”難以覆蓋的缺口。
而曾經總能精準命中這些需求的中國,這次的沉默,背后藏著太多值得深思的過往。
![]()
回望過去十年,中國對菲律賓的援助,從來都帶著“實打實”的誠意。
累計超1.2億美元的支持,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災難中一次次及時的伸手。
2013年“海燕”臺風肆虐后,中國24小時內就送去200萬美元現金和1萬噸大米,醫療隊更是直奔重災區,在廢墟上搭起臨時手術臺,與死神賽跑。
還有在2021年“雷伊”臺風過后,中國紅十字會的400萬元物資和使館工作人員冒雨發放的2萬份食品包,溫暖了無數受災民眾。
![]()
2022年棉蘭老島地震,300萬美元現金直達災區,和平方舟醫療船開進港口,免費完成千臺手術,甚至連帳篷的備用扣子都考慮周全,讓菲律賓農業部長都感嘆“中國大米到貨比本地超市補貨還快”。
那些年,中國救援隊的橙色制服,成了菲律賓災難中的“希望色”。
無論是臺風后的廢墟清理,還是地震后的醫療救助,中國的援助從不搞“花架子”,總是精準對接最迫切的需求。
這種善意,源于人道主義精神,也源于對鄰里相處的珍視,中國始終認為,災難面前無國界,鄰里有難,理應伸出援手。
![]()
但這份掏心掏肺的善意,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珍惜,反而被一次次透支。
中國援助的化肥,被轉運到南海爭議島礁用于建設;剛簽收的救災帳篷,轉頭就被用來配合美軍在黃巖島的軍事演習。
這種“一邊接受援助,一邊在敏感問題上挑釁”的做法,無疑傷害了兩國之間的互信。
援助從來不是單向的施舍,而是基于相互尊重的守望相助。
當一方的善意被當作“理所當然”,甚至被轉化為對抗的籌碼,這份援助的可持續性,自然會打上問號。
![]()
這次中國的“沉默”,并非冷漠,而是對善意被透支的理性回應。
外交部僅提醒在菲公民注意避險,使館和紅十字會未發布任何援助動態,面對菲方的詢問,也只以“需評估需求”回應,這種態度的轉變,其實早有伏筆。
國與國之間的相處,講究的是“投桃報李”。
中國的援助,從來不是出于義務,而是源于人道主義和對友好關系的期待。
但友好不是單方面的妥協,尊重是相互的。
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持續挑釁,在軍事上與他國的緊密勾連,甚至將救災物資挪作他用,這些行為都在不斷消耗著中國的善意。
![]()
正如網友所言:“一邊在南海部署武器,一邊伸手要援助,真當別人沒脾氣?”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沉默”并非針對菲律賓普通民眾。
那些泡在洪水里懷念中國救援隊橙色制服的菲網友,那些期盼著糧食和藥品的災民,都是災難的受害者。
但一個國家的外交決策,終究要基于整體的國家利益和雙邊關系現狀。
中國不會因為政府的不當行為而放棄人道主義精神,但也絕不會讓善意成為被肆意消耗的“無底洞”。
![]()
國際援助的本質,是守望相助,而不是“予取予求”。
菲律賓此次面臨的災情確實嚴重,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但更需要反思的是,如何珍惜他國的善意,如何通過真誠的溝通和相互尊重,維護好鄰里關系。
![]()
災難面前,靠譜的援助伙伴從來不是靠“伸手”就能換來的,而是靠長期的互信與尊重積累而來。
如果菲律賓能正視雙邊關系中的分歧,停止消耗善意的行為,相信中國的援助依然會及時出現。
但在此之前,這場洪水中的困境,或許會讓更多人明白:善意有底線,尊重是前提,援助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饋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