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全球執法部門集體出手:
美國直接沒收12.7萬枚比特幣,英國凍結倫敦19處房產,其中一棟辦公樓估值近9億人民幣,中國香港凍結27.5億港元現金、股票,中國臺灣更狠,查封11套豪華公寓、48個車位、26輛勞斯萊斯法拉利,還拘留25人,新加坡也扣了6處房產、1艘游艇、11輛豪車和多箱名酒。
可詭異的是,陳志發家于大陸,太子集團早年間還在重慶成立過5億規模的基金公司,雖已注銷但仍存續,更有公開判決顯示其2016年就開始在大陸搞非法賭博,獲利超50億人民幣。
但截至目前,大陸尚未公開通報大規模查封其資產的消息。
這讓無數網友撓破頭:"騙大陸人的錢最多,難道大陸就沒他一分資產?"
陳志是從大陸跑出去的,騙的大多是大陸受害者,憑什么大陸資產一點動靜沒有?
有網友翻出細節爆料:他之前和香港銅鑼灣集團有牽連,后者在揚州、達州有幾百億投資,真的沒關系?
有些支持方則相對理性,試圖解釋其中的難處:
跨國追贓本來就復雜,陳志有多重國籍,資產藏在30多個國家的空殼公司里,大陸執法需要時間對接。
![]()
還有網友提到:"可能大陸資產早就悄悄凍結了,只是沒公開,畢竟辦案講究證據鏈" 。
但這種聲音很快被反駁:"美國都能查到150億美元比特幣,大陸難道連他早年在重慶的公司都查不清?"
更扎心的是中間派的糾結:"我知道跨國執法不容易,但一想到無數家庭被榨干,騙子卻在倫敦住豪宅、開游艇,就忍不住生氣" 。
網友的爭議核心其實很簡單:不是反對境外查封,而是怕大陸的資產被遺漏,怕大陸受害者的損失沒人管。
有人一句話點破本質:"查封的越多,越說明騙子賺得狠,大陸的資產和受害者的賠償,絕不能不了了之!"
太子集團的全球追繳行動,讓我想起了之前的緬北電詐案。
同樣是跨國作案,同樣是境外資產被大量查封,但大陸受害者的損失追回率卻一直不高。
這些案件暴露的通病的是電詐集團把贓款換成豪宅、豪車、加密貨幣,在全球搭建資產防火墻,可受害者最關心的,從來不是境外查封多熱鬧,而是自己的血汗錢能不能追回來,騙子在大陸的資產能不能被徹底清查。
陳志在境外揮霍的每一分錢,都可能是某個家庭的救命錢、養老錢、孩子的學費!
美國能追回150億美元比特幣,英國能凍結19處房產,說明只要想查,就沒有查不到的資產。
那大陸呢?
![]()
陳志早年在大陸的創業痕跡、關聯公司、投資項目,難道真的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
有人說資產太復雜,清查需要時間",可受害者等不起啊!多少老人被騙后一病不起,多少家庭因為被騙妻離子散,他們需要的不是遙遙無期的調查中,而是實實在在的進展。
更讓人不解的是,太子集團在大陸明明有過關聯企業,重慶的基金公司就算注銷了,資金流向難道查不清?
這不禁讓人反問:是真的沒資產,還是查起來難度大,或者有其他隱情?
跨國電詐的追贓,從來不該是各掃門前雪。
境外查封的資產再豐厚,若不能返還給大陸受害者,對我們來說意義何在?
網友們不是要為難執法部門,而是希望能看到明確的態度和行動,比如公開調查進展,說明大陸是否存在關聯資產,如何對接全球追繳,讓受害者知道自己沒有被遺忘。
太子集團的崩塌是好事,但這場勝利不該少了大陸受害者的身影。
1600億的查封規模,恰恰證明了電詐集團的貪婪,也更應該讓我們堅定追查到底的決心。
難道騙了大陸人的錢,就能在大陸全身而退?難道大陸的資產就該成為漏網之魚?
你覺得太子集團在大陸有隱藏資產嗎?
該如何讓境外追繳的資產返還給大陸受害者?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