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攝圖網)
11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25年全球氣候狀況最新通報》為全球氣候治理再敲警鐘。報告指出,2025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第二或第三熱的年份。數據顯示,2025年1月至8月,全球近地表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已高出1.42℃±0.12℃,溫室氣體濃度與海洋熱含量在2024年創下歷史新高后仍在持續攀升。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明確指出,未來幾年內將全球升溫限制在工業化前平均水平+1.5℃以內已幾乎無可能,但到21世紀末,將氣溫回落至該閾值以下仍有可能且必要。
持續攀升的氣溫,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強烈警示,也是人類碳排放超標的明確信號。
而碳中和是扭轉這一趨勢的治本之策。
碳達峰、碳中和的意義
碳達峰與碳中和兩者的目的與意義都是限制碳排放量。科學早已證實,過量碳排放是導致全球變暖、溫室效應及極端天氣頻發的元兇。其中溫室效應是最為直接且嚴重的問題。2020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00ppm,全球地表平均溫度較19世紀基線升高約1.25℃;監測顯示,2021年該濃度預計超過420ppm,逼近2016年最熱紀錄。若不能有效控制碳排放,氣候系統的不可逆損傷將威脅全人類的生存根基,引發諸如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澇災害加劇、生物多樣性銳減等一系列災難性后果,因此控制碳排放量有長遠且重要的發展意義。
![]()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應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促進可持續發展。
5月22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發布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環氣候〔2025〕40號)指出,減污降碳協同控制可行技術指南是對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控制全過程所應采用清潔原料和能源、清潔生產工藝、協同控制技術路線等所作的技術規定,可為企業進行減污降碳技術路線和工藝方法選擇提供技術指導。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中國碳中和五十人論壇聯席主席金涌表示,碳中和是國家一個重要的舉措,預計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碳中和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