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年輕人寧愿跑超市買菜,也不買街邊老人的菜?背后原因太真實
十字路口的紅燈亮著,我站在人群里,目光落在馬路對面的菜攤上。
老人坐在小凳子上,腳邊擺著幾把青菜。
綠燈亮了,人群開始流動,我卻猶豫了。
這是周三晚上七點,我剛加完班。
菜攤上的青菜還帶著水珠,在路燈下泛著光。
老人抬頭看了我一眼,沒說話,只是把裝著小油菜的籃子往前挪了挪。
最后我還是走向了旁邊的超市。
自動門打開的那一刻,冷氣撲面而來。
![]()
一、菜市場里的煙火氣
三年前我剛來這座城市,最喜歡周末早上的菜市場。
那時候住在老小區,樓下就是早市。
賣魚的大叔手藝很好,刮鱗去鰓一氣呵成。
賣豆腐的阿姨記得每個老主顧的喜好,知道王奶奶要燉湯,李大爺要煎炸。
有個周六早上,我買了一把韭菜。
攤主是位頭發花白的大爺,他一邊稱重一邊說:“這韭菜包餃子最好,我早上四點才割的。”
回家和面拌餡,那頓餃子確實香。
陽臺曬著太陽,鍋里冒著熱氣,那是我對這座城市最初的溫暖記憶。
變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可能是加班越來越多,可能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早市還在,但我已經很久沒有在周末早起過了。
二、超市里的時間密碼
現在我去超市的次數明顯多了。
開始是因為下班晚,菜市場都收攤了。
后來發現,超市買菜確實省事。
貨架整齊,明碼標價,不用討價還價。
最重要的是快,從進門到結賬,十分鐘就能搞定。
上周四晚上九點,我在超市遇到同事小張。
我們的購物車里裝著類似的食材:包裝好的凈菜,切好的肉絲,還有速凍食品。
“真是越來越懶了。”小張笑著說。
她的孩子還在家里等著輔導作業。
我看了看自己的購物車,里面有洗好切好的青椒,包裝精美的牛排,還有一包速食湯。
確實很方便,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可能是少了那股煙火氣,也可能是少了那些隨口聊天的家常。
三、一次偶然的早歸
改變發生在一個難得的準點下班日。
那天項目剛告一段落,我六點就離開了公司。
走到小區門口時,賣菜的老人還在。
夕陽斜照在她的銀發上,她正在仔細地整理蔬菜,把發黃的葉子摘掉,用稻草重新捆扎。
“今天這么早?”她認出我,露出笑容。
我這才發現,原來她記得我。
我買了一把菠菜,她額外送了我幾根小蔥。
“炒雞蛋很香。”她說。
回家路上,我提著塑料袋,聽著里面蔬菜輕輕碰撞的聲音,突然想起小時候跟奶奶去菜市場的情景。
那晚的菠菜炒雞蛋特別香。
我慢慢洗菜,慢慢切蔥,慢慢打蛋。
廚房的窗戶開著,晚風吹進來,這個夜晚突然變得不一樣了。
四、找到自己的節奏
現在我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工作日如果加班晚,就去超市。周末要是起得來,就去菜市場轉轉。
賣菜的老人家也學會了用手機收款,還會在微信上告訴我今天什么菜新鮮。
上周六早上,她神秘地遞給我一個小紙包:“這是我自己種的薄荷,泡水喝很好。”
我拿來泡了檸檬水,清涼的味道讓人想起童年的夏天。
昨天下午下雨,我撐著傘路過她的攤位。
她正在用塑料布蓋住菜筐,看見我,從下面拿出一個小袋子:“給你留了把豌豆尖,下雨天吃火鍋最好。”
我接過還帶著雨珠的蔬菜,掃碼付錢。
雨點打在傘面上,發出細密的聲音。
這一刻我突然明白,生活或許不需要非此即彼的選擇。
我們可以既享受超市的便利,也保留菜市場的人情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