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快遞車輪轉個不停,當外賣訂單響徹深夜,當小店燈光在晨曦中熄滅,一個龐大的群體正支撐起中國經濟的萬千氣象。截至2024年末,我國靈活就業人員規模已達2.1億人。他們是自由職業者,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騎手,是辛勤打理小本生意的個體戶,更是無數為生計奔波的普通人。
然而,在辛勤勞作的背后,一個迫在眉睫的難題日益凸顯:他們每年繳納上萬元的社會保險費,退休后每月到手的養老金卻常常徘徊在一千多元的水平。這巨大的落差,令無數人心生憂慮:未來的養老之路,究竟該何去何從?
![]()
第一、算清賬本:年繳過萬為何換來月領千元?
與擁有固定單位的職工不同,靈活就業者參加職工社保,需獨自承擔全部費用。國家雖體恤其收入不穩定的特性,將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定為20%(低于單位職工的總和24%),但近年來,隨著各省“全口徑社平工資”的持續攀升,繳費基數的下限也水漲船高,負擔只增不減。
以天津市2025年政策為例,社保繳費基數最低標準為5124元/月。一位靈活就業者若按此標準繳納養老和醫療保險,全年總費用高達16909.2元,實實在在的“年繳過萬”。
那么,連續繳費滿國家規定的最低年限15年,退休時能領多少養老金?其計算由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 = (退休省份上年度計發基數)× (1 +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 2 × 繳費年限 × 1%
若一直按最低基數(平均繳費指數約為0.6)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大約能領到計發基數的12%。天津2025年養老金計發基數預計為9417元/月,基礎養老金部分約為:9417 × 12% = 1130.04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 = 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 ÷ 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
靈活就業者繳費的20%中,只有8%進入個人賬戶。假設在天津參保15年(2010-2025),個人賬戶儲存額累積約5萬元。2025年1月1日起法定退休年齡已漸進式延遲,60歲退休對應的計發月數為139。個人賬戶養老金則為:50000 ÷ 139 ≈ 359.71元/月。
兩部分相加:1130.04元 + 359.71元 = 1489.75元/月。這就是現實——每年投入超過1.6萬元,退休后月收入不足1500元。這筆賬,算得人心里沉甸甸。
![]()
第二、困境根源:靈活之身難承“旱澇保收”之重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養老金計發原則,本是公平的體現。但對于收入時高時低、甚至朝不保夕的靈活就業群體而言,這恰恰構成了核心矛盾。
持續高投入的壓力巨大:當收入銳減或斷檔時,每年近1.7萬元的剛性支出成為沉重負擔,斷繳風險極高。
最低檔繳費的無奈選擇:囿于經濟能力,多數人只能選擇最低檔、最低年限繳費,直接導致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退休前收入)極低。
制度設計的適配不足:現行職工社保體系主要基于穩定雇傭關系設計,對于高度流動、收入波動的靈活就業形態,缺乏足夠的彈性與包容性。單一的繳費模式難以匹配其復雜的收入曲線。
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關乎2.1億人晚年尊嚴與生活質量的重大社會課題。當“老有所養”的期待遭遇“月領千元”的現實,尋找出路刻不容緩。
![]()
第三、破局之路:政策、社會與個人需合力突圍
破解靈活就業者的養老困局,需要多方發力,構建更適配、更可持續的保障體系:
政策端:亟需注入“靈活”基因。
動態繳費機制: 允許靈活就業者根據當年或當季的實際收入水平,在更寬泛的范圍內動態調整繳費基數。收入高時多繳,收入低時少繳,切實減輕非穩定收入時期的壓力,也能提升長期參保的積極性。
強化精準補貼: 擴大現有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的覆蓋范圍,并實質性提高補貼標準。重點向長期連續繳費、低收入或年齡偏大的群體傾斜,真金白銀地降低其參保成本,增加個人賬戶積累。探索對繳費達到一定年限(如20年、25年)給予額外激勵。
探索專屬制度: 長遠看,可研究設計更契合靈活就業特點的、獨立或半獨立的養老保險制度,在繳費方式、待遇計發、基金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
社會層面:筑牢基礎,提升能力。
賦能與托底: 社區、公益組織等力量應加強職業培訓、信息對接、法律援助等服務,幫助靈活就業者提升技能、拓寬收入渠道、增強就業穩定性。穩定的收入是養老儲備的根本。
發展第三支柱: 大力推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向新業態平臺和靈活就業者覆蓋。同時,優化個人養老金制度(每年12000元額度可稅前扣除),簡化開戶和投資流程,降低參與門檻,使其真正成為靈活就業者可觸及的補充養老工具。
個人層面:早規劃,多渠道。
堅持參保是底線: 深刻理解“長繳多得”的意義。在能力范圍內,盡量延長繳費年限,哪怕暫時按最低檔繳,年限的累積對提升基礎養老金至關重要。
強化養老儲蓄: 摒棄“只靠社保”的單一思維。強制儲蓄、穩健投資(如定投低風險基金)、配置合適的商業養老保險(如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都是補充養老金的有效途徑。利用好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稅優政策。
關注政策動向: 密切關注國家及地方關于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政策的調整與優化,及時了解并申請符合條件的補貼,不錯失政策紅利。
![]()
第四、擦亮雙眼:警惕陷阱,守住養老錢
在尋求養老保障的路上,務必保持清醒,遠離兩大陷阱:
“社保補貼”騙局:宣稱無條件代辦、快速發放高額社保補貼的廣告多為詐騙。合法社保補貼有明確的條件(如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特定年齡范圍等)和申領程序,務必通過官方渠道(人社部門官網、街道/社區服務中心) 核實辦理。
“社保掛靠”違法:通過虛構勞動關系將個人社保掛靠在某公司名下繳費,此行為已被明確定性為騙取社保待遇的違法行為,面臨法律嚴懲,個人權益也毫無保障。參保繳費必須通過合法合規途徑(如以靈活就業身份在戶籍地或就業地參保)。
養老之路,道阻且長。對于2.1億靈活就業大軍而言,“年繳過萬、月領千元”的現狀,是挑戰,更是變革的契機。它呼喚著更具“彈性”與“溫度”的社保政策,需要社會各界的協力托舉,更依賴于每一位奮斗者未雨綢繆的智慧與行動。
![]()
養老保障并非單選題,唯有政策持續優化、社會力量有效協同、個人積極規劃并行,方能讓每一位辛勤付出的靈活就業者,在人生的下半場,收獲一份踏實、溫暖的夕陽紅。記住,為養老早做一分打算,未來便多一分從容。腳下的路或許不易,但合力鋪就的明天,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