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MG汽車的本土化,不僅停留在上汽名爵這四個漢字上。強大的中國文化,逐漸成為這一汽車品牌,在紛繁復雜,而又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站穩腳跟的核心力量。
田忌賽馬(參數丨圖片)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不過賽馬都需要考慮資源的合理分配,更何況造車了。
![]()
出于成本考慮,在緊湊型車這一級別當中,車企往往不會采用“堆料式”造車。在成本允許的前提下,做到性價比的最大化,是車企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
![]()
在性價比方面,上汽名爵這次又有什么杰作了呢?本人最期待,然而卻沒有太多車企關注的純電大兩廂,這次由MG4 530智趣版搶了先。
雖然MG4車系早在2022年就已經問世了,但是530公里純電續航里程,再加上智能輔助駕駛,確實還是頭一遭。
和上次試駕活動不同,這次的試駕地點選擇在了長沙市郊,因為這次的重點是在市區高速路,體驗高速NOA的實際表現。
為什么不是城市NOA呢?因為到這款車問世之前,同級別、同價位的友商產品中,并沒有可以做到兩者兼顧的。
![]()
說是大兩廂,所以在乘坐空間方面的表現也是不能馬虎的。身高176厘米的體驗者,在乘坐主駕駛位座椅時,頭部距頂棚有一拳距離。
![]()
在乘坐后排座椅時,頭部距頂棚同樣有一拳距離;在2750毫米軸距的加持之下,腿部距前排座椅椅背,則有約兩拳的距離。作為一款緊湊型車,這樣的表現就算不是頂格,也應該數一數二了吧!
![]()
在智能駕駛方面,MG4 530智趣版首次搭載了地平線征程6E智駕芯片,通過三個毫米波雷達、六個攝像頭和12個超聲波雷達,實現高速NOA和智能泊車。再加個采購價已經很透明了的激光雷達,是不是就能實現城市NOA了呢?
當周五工作日早高峰的試駕活動開始之后,答案自然就出來了,長沙的早高峰就算是出城方向,對于新手來說依然富有挑戰性,就不要說那些早高峰路況并不樂觀的大城市了。
![]()
以本人的經驗來說,就算360度無死角安裝激光雷達,在大部分一線城市,城市NOA的可用性應該也不會很高。
不是因為智駕芯片算力不夠,也不是算法不夠優化,而是絕大部分非養老型城市的早、晚高峰,不可預知因素實在太多了。
實際上在城市路況中,該車智駕的部分功能還是可以起作用的,但前提是路況允許,相關交通參與者都嚴格遵守交通法規。
![]()
比如車速低于10公里/小時的緩行路段,輔助駕駛系統仍可以主動判斷,根據實時路況實施變道操作。
不過從城市快速路切換到高速公路,其風險性和處理不當之后所造成的后果上看,還是高速NOA的實際表現更具挑戰性。
官方提供數據顯示,該車從匝道進入高速公路68.6米處的時候,高速NOA即被激活,好處是駕駛者可以專注由匝道駛入高速公路,而不是在這個過程中去手動啟動輔助駕駛。
![]()
高速NOA被激活后,逐級變道并入快車道這些操作完全沒有問題,輔助駕駛系統對周邊環境的感知能力,絕對遠高于任何人類駕駛者。
筆者個人認為在高速公路行駛中,不按照規定車道行駛的車輛和超限車輛,才是高速NOA面臨的最大挑戰。
特別是在雨霧等惡劣天氣中,此時的行車安全,不僅駕駛者自己無法掌控,現行技術和法規支持的智駕系統,也很難做到絕對的萬無一失。
所以在全自動駕駛全面普及之前,所有交通參與者遵紀守法,才可能實現最大化的交通安全。
![]()
MG4 530智趣版的這套由視覺、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組成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還有一項非常實用的功能,那就是智能泊車輔助。在最常見的一字形車位和非字形車位的實際智能泊車中,表現出了極高的效率,從找車位到完成停車入位,花費的時間和駕駛者自己泊車基本相當。
![]()
經過一整天,里程并不算長的試駕體驗,我們對MG4 530智趣版有了初步的認識。
以實用和最優解為設計理念的智駕系統,也在研發團隊的不懈努力之下,表現出了讓人安心、放心的實力。
不談價格,只談配置,確實沒有任何意義。與其空談,不如也造出一款平民百姓能買得起、用得好的實用好車來,這次上汽名爵確實做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