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我國首艘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入列授旗儀式。該艦是我國第三艘航母,舷號“18”,于2022年6月下水,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電磁彈射技術達世界先進水平。
寬闊的飛行甲板上,4道阻攔索、3個彈射起飛位格外醒目,殲-35、殲-15T、空警-600等新型艦載機依次停放。
此情此景,多的話咱們不說了,就說幾點好了:
![]()
首先,“福建”號航母的服役,顯著重塑了亞太地區中美海軍的實力格局,當前中美海軍航母數量對比為11:3。美國海軍現役有10艘“尼米茲”級及1艘“福特”級航母,不過“尼米茲”級首艦在完成當前航次后將退役,預計到2026年,中美航母總數對比或將調整為10:3。此外,美海軍有3至4艘“尼米茲”級航母或正排隊等待換料大修,或大修后戰力待恢復。而“史坦尼斯”號因維修問題已喪失實戰能力,僅作為訓練艦使用,未曾執行過戰備巡航任務。因此,綜合考慮,“福建”號服役后,中美航母艦隊名義上的數量對比為11:3,明年或為10:3,但實際戰力對比可能接近6:3。
![]()
從亞太海軍力量對比看,“福建”號航母堪稱中美海軍較量中的重要籌碼。其服役后,中美海軍態勢或將呈現“整體稍遜、局部持平、特定場景占優”的格局。
![]()
其次,在亞太海域,當前服役的水面戰艦中,這艘的噸位與戰力均居首位。回溯歷史,若將各政治勢力納入考量——即便包含二戰中日本軍國主義這樣的侵略勢力,亞太古典時期最大的戰艦,無疑是鄭和七下西洋時的旗艦寶船。步入近代,亞太區域的最大戰艦,則是二戰時日本建造的“大和”號戰列艦,其滿載排水量高達7.2萬噸。而同時期日本建造的“信濃”號航母,以7.18萬噸的滿載排水量,成為當時亞太地區最大的航空母艦。
![]()
二戰后,美帝國主義在亞太掌控海上霸權,美軍航母肆意活動。當時,亞太各國無能匹敵二戰時日本“大和”號的超級戰艦,“大和”號的噸位紀錄曾被視為“不光彩的存在”。
如今,我國人民海軍“福建”號航母打破這一局面,其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推測“余量”可觀,是亞太地區目前噸位最大、綜合戰力最強的超級戰艦。它是新中國自主建造、歸解放軍所有且屬二戰戰勝國的戰艦,一掃此前陰霾,標志著中國海軍在古典時代后再次于亞太占據領先。
![]()
最后,作為我國首艘8萬噸級航母,“福建”號技術水準超前,整體成熟度遠超常規首制艦,子系統集成與艦載機配置達國際頂尖標準。子系統搭載電磁彈射/攔阻等尖端裝備,與美“福特”級對標,電磁系統采用中壓直流綜合電力架構更具優勢。艦載機體系方面,“福建”號形成多維度作戰能力,美軍“福特”號受技術整合限制部署滯后,“福建”號在單機性能與系統協同上局部超越。
![]()
分析各分系統及艦載機可知,“福建”艦起點頗高。雖服役較晚、為常規動力航母且滿載排水量僅8萬余噸,但其在關鍵技術領域已逼近美海軍水平。這既彰顯了我國深厚的技術積累,更凸顯了我國航母發展志存高遠,從起步便瞄準世界巔峰。如此雄心,讓人不禁遐想新一代航母將達何種高度。
接下來,期待“福建”艦入列南部戰區海軍后,正式開啟戰斗力生成階段。2026年,它或將成為矚目焦點,讓我們拭目以待。
![]()
接下來我們看看,福建艦的成長印記:
2022年6月17日,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三艘航空母艦順利下水,并被正式命名為“福建艦”。
![]()
2022年9月23日福建艦開展系泊試驗,2024年5月1日首次海試8天,完成動力等系統測試且符合預期。
![]()
2025年9月22日記者獲悉,九三閱兵受閱的殲-15T、殲-35、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完成在福建艦首次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
![]()
福建艦入列后,其作戰效能備受關注。軍事專家指出,彈射起飛型航母優勢顯著。
其一,戰斗機能夠滿載燃油與彈藥升空,直接增強了戰機作戰實力。
其二,彈射起飛賦予航母搭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能力,極大地提升了航母的預警探測水平,以及對艦載機的空情保障與指揮調度效能。
其三,電磁彈射器可靈活調控彈射力度,無論是大型運輸機還是小型無人機,都能借助彈射從航母起飛,讓航母作戰模式更加多元靈活。
![]()
福建艦服役,中國將進入三航母時代,屆時海軍遠海攻防能力增強、防御縱深擴大,國家安全系數提升。
破浪前行,逐夢浩渺深藍,翹首期盼中國航母佳音頻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