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終于在今天公開入列的消息了!在這舉國慶祝的時刻,估計心里最不是滋味的就是美國人了。
![]()
福建艦終于在今天公開入列的消息了!
美國海軍的“福特”號航空母艦于2017年7月22日正式服役,截至2025年11月7日,已累計服役3000多天。在這期間,它多次出現數次艦載機出動故障,電磁彈射器故障,返廠維護等意外狀況,其實就是暴露出深層次的技術短板。如果再計算下,“福特”號是2005年8月11日開工建造,那可是20年前的事情了,由此可以發現決策的重要性,錯一步影響幾十年!
美軍“福特”號的核心問題源于美國海軍最初的電磁彈射方案選擇—選擇了中壓交流電電源架構。這一架構曾于2020年因單個接觸器故障,導致美“福特”號全艦彈射器停擺整整五天,且直至今日仍未徹底解決可靠性問題。此外,“福特”號至今未完成與F-35C艦載戰斗機的聯合調試,現役的F-35C只能通過蒸汽彈射器在美軍其他航母上起飛,極大限制了“福特”號航母的空中打擊能力。
![]()
美國人是一步錯,步步錯
反觀中國的“福建”號航母,其開工建造于2018年,也就是7年前,從設計之初便選擇了與美軍截然不同的中壓直流技術。這一技術路線雖僅是“交流”與“直流”的兩字差異,卻在實戰效能與系統穩定性上實現了對美國的全面超越。
從中壓直流技術與中壓交流技術的理論對比來看,直流技術的優勢一目了然:初步理論分析顯示,中壓直流技術的能源利用效率可達90%左右,能源損耗降低至個位數;而美國“福特”號航母采用的中壓交流技術,能源轉換效率僅為60%-70%,損耗率達30%左右。如此懸殊的差距意味著,即便美軍的“福特”號航母配備核動力反應堆,其供電能力也難以承受高損耗,尤其是損耗不僅僅會帶來能源浪費,還會造成整體系統效率的降低,需要更多的散熱組件來散熱,這也會帶來高能耗。
![]()
從建造開始,美國人其實就已經落后了
更關鍵的是,中壓直流技術的響應速度更快,配合超級電容儲能設備與先進電力傳輸調控系統,實現對全艦電力的高效管理,同時縮短理論充能時間,支持更高頻次的彈射作業。僅此一項,福建艦就可以實現與核動力航母的同等,甚至更高的艦載固定翼戰機的出動效率。
這也解釋了為何美國人認為“福建艦的戰力僅為尼米茲級60%”觀點的荒謬!
美國這些所謂“專家”僅關注到甲板利用空間,卻忽略了福建艦憑借直流技術實現的更高的出動效率,甚至已超過美國現役尼米茲級航母。因此,福建艦的艦載機戰斗力勢必要優于美尼米茲級,再配合上合理的艦載機調度,美國人說的“因為甲板夾角而引發的艦載機著艦時會侵入彈射器區域”的問題,完全可以得到解決。
![]()
美軍航母的問題,美國人自己相當清楚
此外,中壓直流系統,全艦都采用模塊化設計,大幅降低了維護難度,且無需消耗淡水儲備。相比之下,美國“福特”號使用的交流電磁彈射系統,因架構限制而更為龐大。這意味著,在同等艦載機搭載數量下,福建艦的甲板運用效率、戰斗力投送高能力更高,實戰意義顯著。
從“福建艦”正式入列開始,中美航母的對比已發生質的變化:過去是“滑躍起飛 VS 電磁/蒸汽彈射”的硬件差距,如今已升級為“發展路線與未來潛力”的戰略競爭。
![]()
計分高下,也定未來
中國憑借中壓直流技術率先確立優勢,未來發展更值得期待—外媒普遍預計,中國下一代004型核航母總噸位將在12萬噸以上,勢必將進一步拉開與美軍“福特”號的差距。可以說,從福建艦開始,中美海軍已進入“計分高下,也定未來”的新階段。
從現在開始,中美海軍最大鴻溝已經被抹平,接下來在航母艦隊建設以及相應的其他艦艇上,美軍原有的技術優勢也不再,就算美軍的數量優勢,也會因為對全球熱點區域的介入而導致分身乏術。
![]()
霸權崩塌,總是在細節開始
由此可見,中美航母的發展就是兩軍建軍思想和技術指導路線的最佳體現,美國為了自己的霸權選擇的路,到最終證明會失去自己的霸權。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的衰落其實早有預兆,“福特”號航母的問題,就是美國產業空心化,軍工復合體惰性的“最佳體現”。美國海軍如此,其他軍種也一樣,六代機落后,四代坦克落后等等方面都證明了,美國霸權的根基——美軍已經不復往日。那么處于最層的霸權整體崩潰之日,也就真的快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