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組建就逃3000人!烏克蘭抓壯丁徹底翻車,逃兵40萬咋扛俄軍?
一個新組建的作戰旅還沒來得及上戰場,就有3000人悄悄溜號!
逃兵數字從29萬炒到40萬,各方說法不一,街頭抓壯丁的視頻刷爆社交平臺,征兵車被民眾掀翻在地。
持續三年多的沖突里,烏克蘭軍隊為啥留不住人?
是士兵貪生怕死,還是背后藏著更復雜的隱情。
關于烏克蘭逃兵的規模,簡直像一場“數字辯論賽”,不同來源的說法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
精銳部隊指揮官“達芬奇狼”的爆料很直觀。
一支剛從150團抽調人員組建的新旅,組建階段就有3000人擅離職守,這比例著實嚇人。
更讓人咋舌的是各方披露的整體數據。
英國《每日電訊報》說每四個星期就有2萬名軍人開小差或無故缺席,自2022年沖突升級以來,官方已經針對逃兵提起29萬起刑事案件。
![]()
烏克蘭議員安娜·斯科羅霍德更直接,說逃兵人數快接近40萬了。
而烏克蘭總檢察院的立案數據顯示,相關刑事案件超過25萬起,其中逃兵案件5萬多起。
為啥數字差這么多?其實不難理解。
一方面,很多逃兵沒被立案,檢察院人手不夠,調查程序又繁瑣,指揮官有時候還會把逃兵登記成“失蹤”,導致統計滯后。
另一方面,統計口徑不一樣,有的算擅離職守,有的算正式逃兵,有的還包含了外流避役的適齡男性。
不過有個共識越來越清晰:逃兵數量一直在激增,2024年的相關訴訟幾乎是前兩年的兩倍,2025年更是居高不下。
為啥越來越多烏克蘭男性不愿當兵?看看征兵方式就知道了。
負責征兵的“領土招募與社會支持中心”,現在成了眾矢之的。
![]()
社交媒體上的視頻畫風辣眼:征兵軍官在街頭伏擊,看到適齡男性就往貨車里推,網友管這叫“公交車化”征兵。
更過分的是,有的征兵人員直接動粗,甚至掏槍威脅不愿入伍的人。
這樣的強制征兵,不僅沒解決兵源問題,反而激起了民怨。
10月底敖德薩市就爆發了沖突,民眾把征兵處的面包車都掀翻了,圍著征兵人員怒斥,場面一度失控。
還有更離譜的,好萊塢巨星朱莉的保鏢,居然在烏克蘭被征兵人員強行帶走!
官方先是說“他去借廁所”,后來又刪了聲明改口“調查中”,前后矛盾的解釋讓人哭笑不得。
士兵們逃跑的理由也很實在。
第123旅的士兵說,他們到前線只拿到自動步槍,承諾的150輛坦克實際只有20輛,連掩護都沒有。
![]()
還有人說打了三年仗從沒輪換過,精神和身體都扛不住。
前線士兵平均生存周期不到72小時,武器不足、缺乏休息,再加上后方強制征兵的亂象,不少人寧愿躲起來,甚至冒著風險逃到國外。
一邊是大量士兵逃跑,一邊是前線急缺人手。
多名烏克蘭軍官透露,前線實際作戰人數只有所需兵力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整體兵力比抵御俄軍的最低需求少了20萬。
![]()
更嚴峻的是,適齡男性還在不斷外流。
自2022年以來,至少有65萬烏克蘭適齡男性通過各種途徑逃到國外避役。
今年8月政府放寬政策后,僅18到22歲的年輕男性就走了近10萬。
留在國內的,征兵年齡一降再降,現在60歲以上的老人只要通過體檢就能入伍,甚至有消息說連精神病人都被納入了征召范圍。
![]()
可即便這樣,烏軍可征用的兵源也只剩39萬,還不到俄軍總兵力的一半。
現在烏克蘭陷入了惡性循環。
前線損失越大,越需要征兵;強制征兵引發民怨,逃兵和外流的人就越多;兵源越缺,征兵手段越極端,民眾抵觸情緒越強。
國防部長雖然說要轉向自愿征兵,但盟友又逼著下調征兵年齡,這讓烏克蘭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
烏克蘭的逃兵問題,從來不是“士兵膽小”這么簡單。
它背后是持續戰爭帶來的疲憊與絕望,是征兵程序的亂象與不公,更是前線保障的嚴重不足。
20萬的兵力缺口,65萬的外流男性,40萬的逃兵爭議,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個家庭的掙扎。
![]()
到底該如何平衡保家衛國的責任與民眾的生存意愿?是該先規范征兵程序,還是優先改善前線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