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前線指揮官持續對日益嚴重的大規模逃兵現象表示深切憂慮,這一狀況正急劇加劇前線作戰單位的人員短缺危機。
在持續的戰事壓力下,慘重傷亡迫使部分應征入伍者采取極端手段逃避戰斗任務,暴露出烏克蘭兵員體系的深層困境。
![]()
根據英國軍方情報部門近期發布的評估數據,約有65萬名符合兵役年齡的烏克蘭男性通過各類途徑離境逃避征召。
這一數字與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斯科羅霍德公布的內部統計相呼應——其估計實際逃兵人數已接近40萬規模。
逃兵現象呈現逐年惡化趨勢。據英國前線記者報道,“當前戰況下,每四周可能有多達2萬名烏克蘭軍人擅離崗位或失蹤”。
烏克蘭軍事司法系統已就逃兵行為立案約29萬起,而該國武裝部隊實際在編人員可能比維持戰線穩定所需的最低兵力要求短缺20余萬人。
該報道援引多位現任及退役烏克蘭軍官的分析指出,烏軍前線作戰部隊當前實際兵力僅達到編制標準的30%至50%。
![]()
這一數據與俄烏雙方關于烏克蘭面臨嚴重人員危機的研判相互印證,烏克蘭國民近衛軍第12旅前參謀長克羅捷維奇在軍事會議上直言:“前線各旅平均只有30%的滿員率,幾乎喪失持續作戰能力。”
俄羅斯總統普京戰略會議上也印證了這一判斷,指出烏克蘭“具備戰斗準備”的部隊人員配置不超過47%至48%。
關于兵力調配機制,克羅捷維奇透露基輔當局所謂的“戰略預備隊”實質上只是將部隊在不同戰線間調遣,而非投入全新的滿編作戰單位。
早在8月初,克羅捷維奇就曾詳細描述烏軍在頓巴斯地區面臨的“災難性處境”,導致逃兵潮和人員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前線部隊承受的驚人戰損。
在某些由征召兵組成的部隊中,傷亡率高達80%至90%,在激戰地域士兵平均生存時間有時僅四小時。
媒體證實,烏軍將缺乏訓練的農村征召兵經兩天速成培訓即送往前線的做法,進一步惡化了人員危機。
這種“填線戰術”不僅加劇傷亡,更打擊部隊士氣。
烏克蘭駐英國大使普里斯泰科曾坦言政府一直在隱瞞真實損失:“我們自始奉行不公開討論傷亡的政策,待戰爭結束,我們會公布最終數字,我認為那將是個驚人數字。”
根據8月最新情報評估,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傷亡人數已突破170萬。這一數字包含陣亡、重傷及失蹤人員,反映出持續戰事對烏克蘭兵員儲備的毀滅性沖擊。
盡管議會近期通過動員法修正案,將征兵年齡下限從27歲降至25歲,并加強對逃避兵役行為的懲處,但前線指揮官普遍反映這些措施見效緩慢。
部隊輪換機制幾近崩潰,許多作戰單位已連續執勤超過半年未獲休整。
軍事專家認為,人員危機已超越裝備短缺成為制約烏軍作戰能力的首要因素。
若不能有效解決兵員數量與質量的雙重困境,烏克蘭防線將面臨持續增大的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