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臺售價上億歐元的機器,竟能讓整個荷蘭陷入集體焦慮?阿斯麥CEO彼得·溫寧克最近放話要"重新評估投資布局"的潛臺詞,相當于把荷蘭政府的軍令狀撕得粉碎——這個貢獻全國GDP1.5%的巨頭,正用腳投票對抗政治綁架。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芯片戰爭下的民生地震
荷蘭議會去年11月那場緊急會議記錄顯示,阿斯麥直接關聯著10.3萬個工作崗位,相當于每17個荷蘭家庭就有1個靠光刻機吃飯。當2023年9月出口管制生效后,埃因霍溫市的酒吧老板馬克發現,常客里那些阿斯麥供應商的工程師們,突然開始討論"中國訂單取消后的B計劃"。這種恐慌情緒迅速蔓延,右翼政黨自由黨趁機在民調中飆升8個百分點,其黨首維爾德斯在電視辯論中怒吼:"我們憑什么要為華盛頓的妄想癥買單?"
政府慌忙推出的25億歐元"貝多芬計劃"堪稱當代黑色幽默——用古典樂圣命名產業救濟金,卻治不好高科技企業的內傷。這筆錢號稱要完善基建留住阿斯麥,但民眾算賬發現,光2023年阿斯麥對華銷售額就達52億歐元,財政補貼連零頭都補不回來。更諷刺的是,補貼款里竟有3億歐元用于"員工心理疏導",被網友嘲諷為"精神損失費"。
![]()
小國的兩難抉擇
中國外交部那句"別把經貿政治化"的聲明,在荷蘭民間引發超乎預期的共鳴。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學生在市政廳前懸掛中荷雙語橫幅:"芯片沒有國籍,但失業者有家庭"。這種情緒源于殘酷的現實對比:當阿斯麥2023年對中國銷售占比升至26%時,荷蘭政府卻在2024年元旦突擊撤銷三臺設備的出口許可,直接導致某中國客戶14納米產線停擺。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5月訪歐時的吃相更難看了。她要求荷蘭"必須立即停止所有敏感設備維護服務",相當于逼著阿斯麥對已售出的機器斷供。這種霸道條款連荷蘭經濟事務部長阿德曼斯都忍不住在議會吐槽:"我們理解安全關切,但企業不是外交棋子。"話音未落,阿斯麥股價應聲暴跌7%,養老金賬戶縮水的荷蘭退休教師集體上街抗議。
![]()
技術民族主義的代價
阿斯麥2024年二季度報告里藏著個微妙變化:中國市場份額降至22%,但成熟制程設備銷量反增15%。這印證了業內人士的判斷——管制越狠,中國自主化越快。當荷蘭還在糾結NXT:2000i型號的出口許可時,上海微電子的28納米光刻機已進入量產倒計時。
最扎心的對比發生在2024年圣誕夜:阿斯麥美國康州新廠張燈結彩招工千人,荷蘭總部卻宣布裁員900人。那些被裁工程師的抗議牌上寫著:"我們造得出最精密的機器,卻算不清政治賬。"正如俄羅斯《生意人報》的犀利評論:"荷蘭現在就像個被迫典當傳家寶的破落貴族——既舍不得美國給的安保承諾,又放不下中國給的真金白銀。"
這場光刻機博弈撕掉了技術全球化的溫情面紗。當阿斯麥生產線上的精密透鏡反射出政客嘴臉時,荷蘭普通人才突然清醒:大國角力中,最先犧牲的永遠是小鎮工人的房貸和孩子學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