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突然宣布暫停采購巴西近800萬噸大豆,這個消息剛出來,國際農產品市場就陷入爭議。
![]()
沒等大家緩過神,巴西就把矛頭對準中國無紡布,發起了反傾銷調查,一來一回之間,看似是貿易摩擦,實則藏著大宗商品合作的深層邏輯,誰都有底線,誰也離不開誰。
大豆依賴下的價格狂飆,中國只能“停手”止損
中國對巴西大豆的倚重程度,說出來可能有人不信,2025年一到三季度,中國買的大豆里,超七成來自巴西,單看9月份的數據更夸張,九成以上的進口大豆都貼著巴西標簽。
這種高度綁定的貿易結構,讓巴西大豆生產商有了提價的底氣,從2025年初到9月,巴西大豆價格一路飆升,累計抬升了近八成,最高沖到650美元一噸。
![]()
這價格一漲,國內壓榨企業可就遭了殃,每噸虧損超過200元,天天做著虧本買賣,換誰也扛不住。
本來想靠著薄利多銷撐下去,后來發現價格漲得實在沒譜,繼續采購只會越虧越多,無奈之下,中國行業協會放出了停購的消息。
暫停的是2025年12月和2026年1月船期的大豆,總量大概800萬噸,差不多是巴西每個月對華出口量的七成。
這步棋不是要和巴西撕破臉,而是明確傳遞一個信號:我們不是沒別的選擇,價格得回到理性區間,停購消息一出,效果立竿見影。
![]()
國內壓榨企業的現金流壓力瞬間緩解,國際大豆市場價格也開始回調,很顯然,中國這波“邊界提醒”,算是掐住了博弈的關鍵節奏。
反傾銷調查難成氣候,雙方依賴根本不對等
中國這邊停購大豆,巴西那邊很快有了回應,2025年10月下旬,巴西宣布對中國7到150克每平方米的無紡布發起反傾銷調查,搞不清巴西那邊是沒算明白,還是單純想出口氣,選的這個反制領域,實在有點“避重就輕”。
![]()
2024年,中國無紡布出口量達到142.8萬噸,占了全球市場的一半還多,全球范圍內,能達到這種供應規模和性價比的,除了中國沒幾家。
巴西想通過調查限制中國無紡布,怕是很難達到目的,說白了,這波操作更多是為了平息國內的不滿情緒,實際能起到的反制效果相當有限。
再看中巴貿易的整體格局,2024年兩國貿易總額大概1700億美元,中國存在780億美元的逆差,簡單說,中國從巴西買的東西,遠比賣給巴西的多。
![]()
如此看來,中國其實有更多反制的空間,但并沒有對巴西農產品下手,反而保持了克制,并非中國不想反擊,而是雙方的依賴根本不對等。
巴西的大豆、鐵礦石、原油這些核心大宗商品,大多靠中國市場消化,短期內,想找到能替代中國的大買家,幾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大宗商品貿易牽扯到港口、倉儲、金融、航運等一整條產業鏈,想把這些渠道轉移到其他市場,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從需求端想辦法,推進飼料中的“豆粕減量替代”,通過技術改良和配方優化,減少養殖行業對豆粕的剛性需求。
![]()
這招看似不起眼,卻能從根本上降低對大豆進口的依賴,讓貿易博弈中多了一張重要籌碼。
博弈的底層邏輯:安全、邊界與長期合作
這場貿易風波的背后,藏著大宗商品合作的三個核心邏輯,首先是供應鏈安全,關鍵在于抗壓能力和分散布局。
中國敢停購巴西大豆,底氣之一就是有足夠的戰略儲備,大概4.5億噸的大豆儲備,按國內消費量算,能覆蓋三個月的需求。
![]()
全國六個加工基地,年加工能力約850萬噸,隨時能投放市場穩定價格,更重要的是,替代渠道很快就補位了。
停購兩天內,中國就鎖定了阿根廷130萬噸大豆,由于阿根廷取消了出口稅,這些大豆的價格比巴西低約70美元一噸。
同時,俄羅斯遠東的非轉基因大豆、烏拉圭的新供給也被納入考量,通過中歐班列等方式打通運輸路徑。
![]()
另外,中國還采購了三批共18萬噸美國大豆,既考慮了價格因素,也兼顧了供應鏈的彈性。
其次是談判博弈的邊界問題,價格上漲本是市場行為,但不能超出對方的承受范圍,巴西大豆漫天要價,結果就是買方加速尋找替代來源。
中國這波操作,其實是在告訴所有大宗商品出口國:合作可以,但不能突破底線,價格得基于真實的供需關系和雙方籌碼,獅子大開口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最后是國家戰略的均衡性,糧油安全是中國的底線,所有貿易博弈都不能偏離這個底盤。
![]()
中國在停購之后,又小規模重啟采購,就是在穩定國內產業的同時,維護與巴西的對話渠道。
并非明智之舉的情緒化對抗,只會讓雙方都蒙受損失,看看之前全球農產品貿易的那些案例,單一市場依賴度太高的供應鏈,在價格博弈中往往處于被動。
中國布局多元供應渠道,推進豆粕減量替代,都是為了讓糧油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巴西如果透支主要買家的耐心,最終損害的還是自己的長遠利益。
結尾
中巴這場大豆貿易博弈,沒有贏家也沒有輸家,卻給全球大宗商品合作上了生動一課。
![]()
中國的停購不是翻臉,而是邊界提醒;巴西的反傾銷調查不是利器,而是情緒表達。
雙方的核心訴求,終究還是維持長期穩定的合作,大宗商品合作的關鍵,不在于一兩次價格漲跌,而在于能否形成穩定的預期和可持續的風險分擔機制。
![]()
中國會繼續以儲備、替代、分散化為核心,細化金融與物流配套,用市場化、規則化的方式維護自身權益。
巴西也需要正視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現實,理性看待價格博弈的邊界,毫無疑問,合作才能共贏。
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大背景下,只有守住理性底線,尊重彼此利益,才能讓大宗商品貿易行穩致遠,畢竟,能給市場帶來確定性的一方,最終才能贏得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