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牡丹
編輯|牡丹
這件事說起來挺簡單,2025年10月底,荷蘭政府對安世半導體的荷蘭總部采取了接管行動,這家公司雖然名字里有荷蘭兩個字,但主要生產線都在中國,中國政府也很快做出回應,商務部限制它在中國生產的芯片出口到國外,荷蘭方面看到這個情況,就停止向中國提供晶圓材料,結果全球汽車芯片供應馬上出現混亂,歐洲的大型汽車廠商首先受到沖擊。
![]()
一開始我也覺得荷蘭這招挺厲害,但仔細想想,他們以為能限制中國的半導體發展,中國現在在全球成熟制程產能中占比接近一半,安世半導體在國內的工廠找本地晶圓廠代工完全沒問題,荷蘭那邊停止供貨的實際影響沒有他們想的那么大,反而是中國先限制了出口,又留了個口子說符合條件的可以繼續供應,這叫留有余地,荷蘭方面沒有接受這個臺階,中國就直接表明責任由他們自己承擔。
![]()
歐洲汽車制造商確實著急了,大眾、寶馬和奔馳都派了人來中國商量特殊安排,日本那邊行動更直接,豐田和本田已經宣布減少生產,芯片庫存不斷下降,目前的情況還不是最糟糕的,等到今年年底到明年春天,歐洲汽車產量肯定會大幅下滑,美國和韓國的供應鏈也被拖累,車用芯片越來越緊張,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
荷蘭方面采取這個做法,其實背后是個老問題,他們還在用十年前的思路來看中國,以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西方的技術,實際上在成熟工藝領域,中國早就實現了自主,歐盟也沒有發表什么意見,整個歐洲對華政策顯得很分散,互相之間缺乏協調,那種認為靠技術封鎖就能取勝的想法早就過時了,中國在很多關鍵而非最尖端的領域已經建立起自己的體系,別人是攔不住的。
![]()
更讓人擔心的是,荷蘭自己可能要吃大虧,一些公司已經在考慮要不要繼續留在那里發展,像阿斯麥這樣的大企業,過去就常常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如今發生這件事,它們搬去其他國家的可能性變得更大了,印度以前也出現過類似局面,一旦國家信譽下滑,外資企業很快就會離開,荷蘭現在既失去了中國市場的信任,也沒有從歐盟得到實際支持,時間一長,本地企業的競爭力恐怕會越來越弱。
最諷刺的是,表面看中國車企和歐洲車企吃虧,實際上荷蘭自己傷得最重,他們的國家信用在國際上打了折扣,歐洲制造業的競爭力跟著下滑,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也被自己人破壞,荷蘭政府嘴上說維護規則,手上卻用行政手段撕毀產業契約,這種行為比單純搞技術封鎖更讓人失去信任。
![]()
這事讓我想起小時候玩積木,有人總想拿走別人的積木塊,結果自己搭的塔就倒了,荷蘭以為自己在當裁判,其實他就是那個動手推人的孩子,現在全球產業鏈這么復雜,誰也不能單方面說了算,中國這次只是點到為止,沒有鬧大,但荷蘭要是還不明白,以后找別人幫忙都難。
目前的情況就是這樣,汽車公司在尋找新的出路,芯片制造商在調整生產計劃,荷蘭方面在觀望事態發展,誰都沒有占到便宜,但大家都清楚下一步行動需要格外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