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里藏真人
2025年11月5日的小鵬科技日現場,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IRON的登場直接點燃全場氛圍。
這款帶著明顯女性特征的機器人身高170厘米,身材纖細勻稱,全身覆蓋著觸感柔軟的柔性皮膚,行走時髖部輕微擺動、膝蓋精準屈伸、腳踝落地緩沖,一套流暢自然的“貓步”堪比專業模特,讓現場500多位媒體從業者直呼驚艷。
讓人驚嘆的是它的細節表現,耳部設計呈現出近似皮膚的紋理,關節活動時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完全打破了大眾對人形機器人的固有認知。
IRON機器人的硬核配置支撐起這份“擬真感”:全身搭載82個高性能伺服電機,賦予其極高的運動自由度,僅手部就有22個自由度的諧波關節,能完成精細抓握等復雜操作。
![]()
3顆小鵬自研的圖靈AI芯片提供2250TOPS的總算力,搭配VLT、VLA、VLM三大模型組成的“高階大小腦系統”,讓它能實現深度思考與自主決策。
行業首發的全固態電池則保障了持久穩定的動力輸出,這些技術亮點共同造就了這款“最擬人的人形機器人”。
科技日相關發布后,“機器人里藏著真人”的質疑迅速蔓延,微博相關話題半天內閱讀量就突破2億,成為全網焦點。
有網友篤定“100%是真人在內部操控”,甚至腦補出“特技演員提前6小時化妝、蜷縮在狹小外殼中表演”的場景。
![]()
科技博主放大細節,指出機器人關節處的反光更接近人體皮膚質感,而非金屬應有的物理反光,相關質疑轉發量很快突破10萬次。
更有自稱小鵬前員工的匿名爆料者聲稱“所有精細動作都是人在幕后操作,所謂的AI學習純屬虛構”,將事件推向“科技造假”的輿論漩渦。
部分網友的警惕并非毫無緣由,國內科技行業曾出現過宣傳與實際不符的案例,再加上人形機器人本身就是前沿賽道,馬斯克曾公開表示“機器人手部制造是整個工程中難度最高的部分”,小鵬機器人的流暢表現超出很多人的預期,自然加劇了質疑聲浪。
![]()
受爭議影響,美股小鵬汽車股價在發布會后一度下跌超4%,市場擔憂情緒明顯。
11月6日上午,何小鵬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段“一鏡到底”的無剪輯,親自下場回應質疑。中,IRON機器人先完整復現了科技日的貓步表演,隨后工作人員拉開機器人背部的拉鏈,內部機械構造一覽無余。
何小鵬在中無奈感嘆“總有人不相信這個世界變化如此快”,他還特意展示了機器人在零下10度低溫環境下的運行畫面,強調“真人根本無法在這種極端環境下長時間裸露皮膚工作”。
![]()
但部分網友仍提出“經AI剪輯”“使用不同機器人”等疑問,這促成了當晚X9超級增程發布會上的二次澄清。
現場工作人員在IRON機器人通電運行的狀態下,直接剪開了它左小腿的柔性“皮膚”與“肌肉”覆蓋層,機械骨骼結構完全暴露在外。
令人驚嘆的是,即便處于“被解剖”的狀態,IRON依然順利完成了貓步行走,機械關節的靈活運轉與動力傳輸過程清晰可見,用最直觀的方式回應了所有質疑。
![]()
澄清扭轉輿論
何小鵬的澄清不僅平息了輿論爭議,更迅速傳導至資本市場,引發了小鵬汽車股價的劇烈波動。
11月6日早盤,受前一日爭議影響,小鵬汽車港股一度下跌超5%,走勢疲軟,反映出市場對技術真實性的擔憂。
但隨著“一鏡到底”澄清的廣泛傳播,投資者信心迅速提振,午后開盤股價直線拉升,上演了精彩的“V型反轉”。
![]()
截至當日發稿,小鵬汽車港股報90.1港元,市值約為1721億港元,盤中最高漲幅一度超過5%,逼近93港元。
與此同時,這場熱度還產生了“溢出效應”,優必選、微創機器人等相關機器人概念板塊公司股價也跟隨上漲,掀起了一波科技股行情。
資本市場的熱烈反應絕非偶然,核心源于小鵬機器人背后的技術硬實力與清晰的商業化路徑。
此前市場對爭議的擔憂,本質上是對“技術造假”的警惕,而何小鵬的兩次硬核澄清,不僅證明了IRON機器人的技術真實性,更向市場展示了小鵬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全面布局。
![]()
何小鵬在澄清中提到的“2025年至2027年將出現更多高階機器人”的判斷,也讓市場看到了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巨大潛力。
作為智能科技領域的新興增長點,人形機器人有望在服務、工業、家庭等多個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而小鵬的技術突破和量產計劃,使其成為該賽道的核心玩家之一,這也是資本市場愿意用腳投票的關鍵原因。
這場股價的“過山車”行情,生動展現了輿論與資本市場的聯動效應。
![]()
11月5日發布會后,由于缺乏直接有效的澄清,網友的質疑聲不斷發酵,導致美股小鵬汽車股價下跌超4%,反映出市場對未知風險的規避心態。
而11月6日何小鵬的快速回應,用“一鏡到底”和現場“解剖”的方式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迅速扭轉了輿論風向。
投資者意識到,此前的爭議并非技術造假,而是技術突破超出了大眾認知邊界,這反而印證了小鵬的研發實力。
從早盤下跌超5%到盤中漲超5%,短短幾個小時內,小鵬汽車港股完成了超過10個百分點的波動,最終以90.1港元的股價、1721億港元的市值收盤。
![]()
網友熱議“人形機器人會影響結婚率”
隨著“藏真人”質疑的平息,公眾的注意力逐漸從技術真實性轉移到產品本身帶來的社會影響上,其中“人形機器人是否會影響結婚率”的討論尤為熱烈。
有網友直言,“IRON機器人又能陪伴聊天,又能完成服務任務,外形還這么貼合女性特征,以后誰還愿意結婚面對柴米油鹽”;還有網友調侃,“等2026年量產了,買個機器人當伴侶,不用處理婆媳關系,不用分擔經濟壓力,結婚的必要性都降低了”。
IRON機器人的女性化設計是直接誘因,它的纖細身材、柔和線條、擬真皮膚等特征,刻意貼近女性的外形審美,再加上其具備的語音交互、自主決策等智能能力,讓部分人產生了“機器人可以替代人類伴侶”的聯想。
![]()
在結婚率爭議之外,IRON機器人的女性化設計還引發了其他層面的討論。
有觀點認為,機器人突出胸部輪廓等女性特征屬于“非必要性別化設計”,帶有“擦邊”傾向,質疑這種設計并非服務于科技本身,而是為了博眼球、賺流量。
對此小鵬方面雖未專門回應,但強調IRON的核心價值在于智能能力與工程實現,而非外觀符號,且性別是可定制選項,就像選汽車顏色一樣靈活。
![]()
也有理性聲音指出,結婚率受經濟壓力、社會觀念、個人選擇等多種因素影響,不能簡單歸因于人形機器人。
科技博主分析稱,當前人形機器人的核心應用場景是商業服務和工業巡檢,家庭陪伴只是潛在方向,且其智能水平還遠未達到替代人類情感交流的程度,“人類對親密關系的需求、情感共鳴的渴望,是機器人難以復制的”。
還有網友提到了“恐怖谷效應”,認為當機器人接近但未完全達到人類相似度時,反而會引發不適,只有真正做到99%的擬真度,才可能對人類社交產生實質影響,而目前行業還遠未達到這一水平。
![]()
結語
中國企業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的突破,小鵬的全棧自研技術、明確的量產計劃和生態化布局,讓我們看到了國產科技的硬實力。
面對這類前沿科技,我們既不必過度焦慮其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也不應忽視技術發展中的倫理邊界,唯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創新,同時建立合理的規范引導,才能讓科技真正服務于人類社會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