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必看!退休年齡跨度很大,從60到66歲,這筆賬一算便知
清晨的菜市場里,70后的王哥正幫老伴拎著剛買的鮮魚,耳邊傳來鄰攤張姐的念叨:“我家那口子1974年的,現在還在跑業務,都說退休年齡延了,到底要干到幾歲才能歇著?”這話戳中了不少70后的心事。咱們這代人,小時候跟著父母過緊日子,上學時趕上教育改革,工作后經歷過下崗潮,結婚生子后扛起房貸車貸,上要贍養年邁父母,下要扶持剛步入社會的子女,一輩子勤勤懇懇,就盼著退休后能松口氣,領著養老金享享清福。可“延遲退休”的消息一出來,不少人心里犯了嘀咕:聽說退休年齡從60歲到66歲跨度不小,我到底屬于哪一撥?繳費年限夠不夠?養老金能領多少?
一、政策源頭:延遲退休不是“一刀切”,2025年正式落地
很多70后都是聽著“男60、女50/55”的退休規則長大的,如今突然說要延遲,難免心里沒譜。但其實延遲退休早有官方定論,并非空穴來風。
根據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這項政策從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政策核心原則是“小步調整、彈性實施”,不是一下子把退休年齡拉高,而是用15年時間慢慢過渡,給大家充足的適應期。
具體延遲節奏很明確:男職工和原來55歲退休的女職工(干部崗),每4個月延遲1個月,最終分別過渡到63歲、58歲;原來50歲退休的女職工(工人崗),每2個月延遲1個月,最終過渡到55歲 。而真正讓退休年齡跨度達到60到66歲的關鍵,是政策里的“彈性退休”規定——職工可以自愿提前退休(最多3年),也能和單位協商延遲退休(最多3年),這就形成了靈活的年齡區間。
![]()
二、對號入座:70后退休年齡精準算,跨度真有60到66歲
光看政策原則不夠,咱們70后得對著自己的出生年份和工作身份,才能算出準確退休年齡。下面就用官方延遲規則,給不同情況的70后算筆明白賬(注:以下均為法定退休年齡,彈性選擇另算):
1. 70后男職工(含靈活就業男性)
- 1970年出生:2030年達到原退休年齡60歲,按“每4個月延遲1個月”計算,需延遲2.5年,法定退休年齡61歲;若選擇彈性延遲3年,最多可到64歲退休。
- 1975年出生:2035年達原退休年齡60歲,延遲3.75年,法定退休年齡62歲零3個月;彈性延遲后可至65歲。
- 1979年出生:2039年達原退休年齡60歲,延遲4.75年,法定退休年齡62歲零9個月;彈性延遲后最高可至66歲,這就是跨度的上限來源 。
2. 70后女職工(干部崗,原55歲退休)
- 1970年出生:2025年達原退休年齡55歲,政策實施首年延遲6個月,法定退休年齡55歲6個月;彈性延遲后可至58歲6個月。
- 1975年出生:2030年達原退休年齡55歲,延遲18個月,法定退休年齡56歲6個月;彈性延遲后可至59歲6個月。
- 1979年出生:2034年達原退休年齡55歲,延遲30個月,法定退休年齡57歲6個月;彈性延遲后可至60歲6個月。
3. 70后女職工(工人崗,原50歲退休)
- 1970年出生:2020年已達原退休年齡50歲,按“老人老辦法”已正常退休,不受新政影響。
- 1975年出生:2025年達原退休年齡50歲,延遲6個月,法定退休年齡50歲6個月;彈性延遲后可至53歲6個月。
- 1979年出生:2029年達原退休年齡50歲,延遲24個月,法定退休年齡52歲;彈性延遲后可至55歲 。
另外要說明的是,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等特殊工種,或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70后,仍可按原規定提前退休,不受延遲政策限制 。
三、繳費年限:70后不用繳滿20年,15年門檻仍有效
不少70后擔心“退休年齡延了,繳費年限也得跟著漲到20年”,其實這是誤讀。根據官方政策,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從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的調整,要到2030年1月1日才正式啟動,每年提高6個月,2040年才會全面落實20年標準 。
而咱們70后,年齡最大的1970年出生者2030年50歲,最小的1979年出生者2030年51歲,全部都會在2040年前辦理退休。這意味著,所有70后退休時,最低繳費年限都不會超過18年,而且2025年至2029年期間辦理退休的,仍執行15年的最低繳費年限要求 。只要你累計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就能領養老金,不用額外多繳。
如果繳費年限不夠也不用慌,政策允許通過延長繳費或一次性補繳來補足,具體可分為三類情況:2011年7月前參保且達退休年齡者,延長繳費5年后可補繳至15年;2011年7月后參保者,延長繳費5年后滿10年可補繳,不足10年需先繳滿;因單位欠繳斷保的,勞動仲裁確認后可依法補繳。
四、養老金賬本:早退晚退差多少?用官方公式算明白
退休年齡直接影響養老金多少,核心遵循“長繳多得、晚退多得”的原則。根據官方養老金計算公式: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平均工資×(1+平均繳費檔位)÷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60歲139個月、65歲101個月、66歲97個月)。
咱們用具體數據舉例更直觀,以1970年出生的男職工為例,假設他繳費基數與當地平均工資持平(2024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124110元,月均10342.5元;私營單位年平均69476元,月均5789.7元),個人賬戶儲存額10萬元,繳費年限30年 :
- 選擇60歲提前退休(彈性選擇):基礎養老金≈(10342.5+10342.5)÷2×30×1%=3102.75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00000÷139≈719.42元,每月合計約3822.17元。
- 按61歲法定退休:基礎養老金≈(10342.5+10342.5)÷2×31×1%=3206.18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00000÷132≈757.58元,每月合計約3963.76元,一年多領1698.88元。
- 選擇66歲彈性延遲退休:基礎養老金≈(10342.5+10342.5)÷2×36×1%=3723.3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00000÷97≈1030.93元,每月合計約4754.23元,比60歲退休每月多領932.06元,一年多領11184.72元,而且延遲期間還能拿工資,相當于“雙份收入”。
五、彈性選擇:提前退、按時退、延后退,怎么選不虧?
新政最大的好處就是給了70后“選擇權”,不用被動等退休,可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決定:
- 想早點歇:只要繳費滿15年,就能在法定退休年齡前3年內申請提前退休,比如62歲法定退休的男職工,60歲就能退,不低于原來的法定年齡 。
- 想多賺點:身體好、單位也需要,就能協商延遲退休,最多3年,養老金會多領不少,還能多積累職場經驗和收入。
- 中間選項:按法定年齡退休,既不用早歇少領,也不用多干受累,適合大多數普通70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