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薄的先上桌,紅包厚的坐主位”——上周回山東老家喝喜酒,我親眼看堂哥把茅臺轉到表姐夫面前,順手把我那瓶二鍋頭塞到小孩桌。
![]()
不到三秒,全場像有人按了靜音鍵,我筷子懸在半空,心里只剩一句:窮是原罪?
![]()
事情不復雜。
表姐夫去年搞跨境電商,據說一年掙了四百個,堂哥包工程正缺鋼材,酒還沒過三巡,已經開始喊“妹夫,明年帶我玩”。
我,月薪九千滬漂,今天隨份子只掏得出五百,被安排和高中生坐一起。
![]()
沒人明說,但每張臉都在打分,連上菜的大姨都把螃蟹轉去“貴賓區”,留給我一盤花生米。
那一刻,我算徹底明白:親戚的親情,也按資產標價。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體感。
![]()
社科院剛出的報告說,近八成受訪者被親戚差別對待,六成三因為錢。
更扎心的是,00后比90后還敏感,幾乎一點就炸。
抖音上話題飆到8億次播放,不是年輕人玻璃心,是大家都演累了。
![]()
以前過年走親戚,問成績問對象,現在直接問房子問基金,答不上就收獲一句“哎呀,那得抓緊啊”,翻譯過來:混得差,連呼吸都慢半拍。
有人勸我“別往心里去”,可血脈里摻了KPI,怎么自我催眠?
北大心理系給過一個招,叫認知重構,說把關注從親戚嘴轉到自己價值。
![]()
聽著高級,翻譯成人話:他們喊你窮鬼,你就默念“老子健康平安”,試了兩個春節,焦慮降了四成,但酒桌上那盤螃蟹還是轉不回來。
治標不治本。
后來我學乖,開始給親戚打標簽。
![]()
把明顯勢利的那撥放進“點贊之交”分組,朋友圈一律不可見;留三個從小玩到大的表姐,建了個小群,誰家孩子生病、老人住院,第一時間湊份子,不攀比,純互助。
表面看是冷漠,其實是給親情裝閥門,別讓情緒被一次性榨干。
錢不夠,距離來湊,省得年年坐在小孩桌生悶氣。
![]()
法律圈也有新動作。
去年《民法典》司法解釋補了一條:親戚借錢要是存在“利用親屬關系欺詐”,法院會重點查。
廣州剛判完一案,舅舅以合伙開店為由卷了外甥女80萬,最后不僅全退,還額外賠利息。
![]()
法官當庭說了一句話:親情不是免罪金牌。
聽來硬邦邦,卻給所有老好人撐了腰——再親,轉賬前也能讓對方寫借條,留證據不是翻臉,是止損。
有人擔心“斷親”會把年味弄沒,其實換個姿勢也能聚。
![]()
今年我沒回老家,約了幾個表親去安吉滑雪,大家AA,不談生意,只聊哪個雪道摔得慘。
沒有長輩坐鎮,反倒沒人拼酒量,也沒人追問工資。
回程高鐵上,表妹突然說:“哥,原來我們不是不會親近,只是討厭被估價。
![]()
”一句話把我聽樂了,心里那塊冰咔嚓裂條縫。
親戚關系就像老房子,年久失修會漏風。
你可以選擇搬出去,也可以挑幾塊好磚補一補;但千萬別傻站著淋雨,還自我感動說這就是血緣。
![]()
窮不等于不配得到尊重,富也別想自動擁有指揮權。
把真心留給同樣拿真心結賬的人,其他的,客氣點頭就夠。
畢竟,人生這么短,誰也不想一輩子坐小孩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