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楊誠
![]()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意見》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民法院工作的高度重視,為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四川成都是中國西部重要中心城市,社會經濟活躍。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立足大體量法院實際,以專業化審判改革為有力抓手,以審判輔助事務改革為切入點,在成都兩級法院(以下簡稱“成都法院”)組織實施審務融合一體化改革,努力構建集約化、標準化、智能化新型審務運行模式,推動法官聚焦審判主業,讓輔助事務在統一規則下閉環運行。
強化頂層設計
審判輔助事務改革不是把事務簡單剝離出去,而是對運行方式的系統重塑。成都中院從理念、目標、機制等層面統籌謀劃審務融合一體化改革。
革新理念,推動轉型。成都中院意識到,改革已進入由技術層面優化向系統性重構的關鍵階段,明確了一體化融合的核心改革理念。縱向上,成都法院一體布局、協同推進,目前全市23家法院均已建成審判事務中心,初步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事務運行體系;橫向上,成都法院將改革納入法院現代化治理全局,與數字法院建設、人工智能應用、審判方式改革、審判輔助人員改革等同向發力,推動事務治理實現跨越式轉變。
明確目標,校正方向。成都中院把改革價值定位在三個方面:一是緩解案多人少矛盾,通過制度化剝離,將法官從大量機械性事務中解放出來,把主要精力放在裁判與說理上;二是增強司法公信力,通過精簡流程、強化節點管控,關注群眾對司法效率與質量的切身感受,推動辦案模式重塑與業務流程再造;三是破解超大體量法院治理難題,構建“法官—當事人—管理者”三元治理體系,提升整體治理效能,探索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統籌推進,凝聚合力。成都中院印發《關于審務融合一體化改革的實施方案》,構建“1+6+N”工作機制,即以市級審判事務中心為樞紐,統一承載送達、案卷、庭審、上訴、同質事務集約、智慧運行六大板塊,并結合基層法院實際增設可拓展項目,做到“統一規范、因院制宜”。同時,成立改革工作專班,確定9家基層法院深度參與建立機制、厘清流程、確定標準,形成上下聯動、分級負責、協同推進的改革格局。
優化制度流程
成都中院圍繞全流程可控、全鏈條閉環、全節點留痕的目標,系統構建制度規范,推動各類事務在統一規則下運轉。
統一規則,實行清單管理。成都中院出臺《關于一體推進審判事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統一審判事務中心職能職責、運行機制、形象設計等;圍繞59類輔助事務,建立必集約、可集約、團隊辦理三類清單,明確責任主體、操作規范和標準,避免出現職責交叉或推諉的情況。
觸發即轉,貫通辦理鏈條。成都中院在流程設計上推行“觸發即轉”機制:送達任務一旦被發起,審判事務中心全面響應,完成送達地址采集、遞進式送達、送達效力確認等全鏈條事務;上訴一旦被提出,隨即進入統一審核、交費、材料移送的閉環。審判事務中心通過減少人工移交環節,有效避免真空地帶和重復勞動,讓輔助事務真正實現高效運行。
監督到位,確保運行有序。成都中院建立周通報、月調度、季督導動態督辦機制,審判事務中心對匯總發現的問題形成臺賬,通過掛賬督辦、辦結銷賬,確保問題有反饋、有整改、有閉環。各環節留痕管理,推動改革從過程管理邁向質量管理,形成全鏈條閉環監督。
嚴密質檢,設立三道關口。在質量控制上,成都中院推行“三道關”機制:一是文書復檢關,對送達內容逐件核查,避免差錯;二是卷宗抽檢關,確保掃描、編目、歸檔完整;三是節點抽查關,對送達、退卷、移送等關鍵節點留痕倒查。
完善四項機制
成都中院以送達、案卷、庭審、上訴四大環節為突破口,通過流程重塑和規則統一,將分散作業串聯成貫通鏈條,推動改革走深走實。
建立全鏈條集約送達機制。成都中院建立全市一體的集約送達機制,所有法律文書統一由審判事務中心接收、送達、跟蹤、復檢。針對基層法院送達力量不足、送達難度大的問題,成都中院統一配備專職送達團隊,并與郵政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形成“法院+郵政”雙軌運行機制。對于拒收、規避送達的當事人,推廣“取證式送達”,全過程拍照錄像留痕。
探索全要素庭審保障機制。成都中院將庭前準備、庭審記錄、庭后整理納入統一調度,推廣“智能語音轉寫+人工復核”,規范筆錄樣式。庭審保障實行“案件預約—庭審簽到—全程保障—材料交接”的閉環流程,避免庭審記錄缺失或延誤。
優化全流程案卷管理機制。成都中院構建接收、掃描、編目、質檢、結案審核、歸檔入庫“六段式”作業流程,統一建設掃描室和質檢崗,確保卷宗材料隨到隨掃,避免積壓。推行智能編目系統。該系統在卷宗錄入過程中可自動生成目錄和檢索編碼,提升查找效率。
完善全方位上訴監管機制。成都中院制定《上訴案件流轉一體化工作指引》,明確“退卷當日辦結”“清單移交、清冊簽收”的要求。所有上訴材料經審判事務中心統一整理、掃描、審核,再送交上級法院,實現“一案一鏈”。
夯實配套支撐
成都法院把信息化、隊伍建設作為配套支撐,推動改革由項目推進走向常態化運行。
夯實數智賦能,讓改革跑出“加速度”。成都法院審務融合一體化平臺以智能工具實現文書輔助生成、卷宗智能編目、送達全程留痕、庭審語音轉寫等功能。推動數據治理常態化,建立“問題庫、案例庫、規則庫”三位一體數據庫,對于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予以歸納、更新、提醒,使改革在動態調整中不斷優化。
強化隊伍建設,為改革注入持久動力。成都法院始終把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專崗專責。審判事務中心設立送達、卷宗、庭審、上訴四大組,關鍵崗位推行“持證上崗”,實現人人有標準、崗位有規范。推行“理論講堂+實操演練+案例復盤”三位一體培訓模式,每季度舉辦集中培訓,每月組織技能比武,讓干警既懂規則又會操作。
下一步,成都法院將繼續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推進審判事務集約化管理、標準化運行、智能化支撐,加強階段性經驗的總結,努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成都樣本,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司法力量。
本期封面及目錄
![]()
![]()
![]()
![]()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中國審判》雜志2025年第18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76期
編輯/孫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