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荷蘭安世半導體總部用“子公司拒付款、不聽指揮”的借口暫停供貨時,全世界都該看清這場鬧劇的本質。
因為這根本不是商業糾紛,而是荷蘭政府裹挾企業、配合美國霸權,對中企合法資產的公然掠奪。
從美國出口管制新規的“東風”,到荷蘭法庭未經庭審的“閃電裁決”,再到安世荷蘭顛倒黑白的聲明,他們合伙走過的每一步都寫滿了強權。
![]()
而最終的受害者,不僅是中國企業,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穩定。
畢竟全球產業鏈這東西不是跟他們說著玩的。
其實這場風波的導火索,是美國2025年9月29日拋出的出口管制新規。
![]()
這個新規荒唐地將“被列入實體清單企業的50%以上持股子公司”納入管制,而2024年12月就被美國盯上的聞泰科技,其100%控股的安世半導體,自然成了砧板上的肉。
美國的算盤打得精。
因為既想卡住中國半導體脖子,又不想讓本國企業失去市場,所以就先放出“暫緩實施穿透性規則”的煙霧彈。
![]()
但是人家也知道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所以才不會選擇親自動手,而是把臟活累活丟給了荷蘭,讓這個宣揚著“自主”的小弟拿著刀子往前沖,然后自己坐享漁翁之利。
所以,美國那邊新規一出來,荷蘭政府立刻心領神會,搬出冷戰時期的《物資供應法》。
9月30日就對安世半導體全球30個主體下了“凍結令”,禁止資產、人員調整。
![]()
更可笑的是荷蘭企業法庭,10月1日接到安世荷蘭三位外籍高管的緊急請求后,連庭審都省了,當天就暫停了中國籍CEO張學政的職務,還把聞泰科技持有的股份托管給第三方。
這哪里是司法裁決?分明是配合政府上演的“奪權閃電戰”,連基本的程序正義都懶得裝。
因為他們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就帶著清晰明確的目標直接行動。
![]()
他們要做的就是借著美國的“規則”,把中企花340多億收購的安世半導體,重新攥在自己手里。
畢竟安世的銷售渠道、封測產能都是香餑餑,荷蘭既想當美國的“馬前卒”,又想趁機分一杯羹,算盤敲得全天下都聽得見,也都明白他們想干什么。
![]()
所以10月26日,安世荷蘭率先發難,宣布停止向中國東莞封測工廠供貨,理由是“中國子公司拒付晶圓貨款”。
緊接著11月5日,又在聲明里倒打一耙,說中國子公司“不按公司治理運作”“無視全球管理層指示”,還拒絕支付晶圓貨款,所以荷蘭總部這邊已經暫停向中國工廠供貨了。
不僅如此,甚至抹黑中國工廠的產品“缺乏透明度、質量沒保障”。
![]()
可是他們的這番說辭,連最基本的事實都不看,完全就是睜著眼說瞎話。
不過,咱們安世中國這邊也不是任他們蹂躪的軟柿子。
安世中國11月2日就發函戳穿了謊言。
不是我們不付款,是荷蘭總部欠東莞工廠10億元貨款沒給!
而且我們早就預判到荷蘭會來這一手,提前備好了庫存,不僅能滿足客戶到年底的需求,還在加速驗證新晶圓產能,2026年就能無縫銜接。
![]()
更諷刺的是,中方為了全球供應鏈穩定,11月1日還主動釋放善意,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答應恢復供貨。
不僅不領情,還咬死不恢復張學政的CEO職務,甚至中斷中國員工的系統權限、停發工資,擺出一副“我就是要搶,你能奈我何”的姿態。
![]()
那么安世荷蘭的底氣在哪?
他們無非是覺得自己掐住了晶圓供應。
可他們忘了,安世做的是汽車電子用的功率器件,根本不需要尖端工藝。
![]()
而中國前8個月就出口了2330億塊成熟制程芯片,全球每3塊里就有1塊是“中國制造”。
聞泰科技早就布局了上海12英寸晶圓廠,投產后產能比安世荷蘭在歐洲的兩座工廠加起來還多。
荷蘭所謂的“卡脖子”,不過是自欺欺人,他們真正怕的,是中國供應鏈一旦打通,自己連喝湯的份都沒有。
![]()
11月4日到6日,中國商務部連續發聲,把話說得明明白白,荷蘭政府的干預“突破合理范疇”“損害中企合法權益”,造成全球供應鏈動蕩,必須承擔全部責任!
咱們中方已經啟動法律和外交途徑,要求荷蘭撤銷指令、停止歧視,而安世中國這邊,庫存充足、新產能在路上,客戶根本不愁供貨。
可是扭頭看看荷蘭,他們看似占了“奪權”的便宜,實則把自己逼上了絕路,真的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因為安世半導體的核心價值從來不是技術,而是銷售渠道。
![]()
可被聞泰收購后,安世能起死回生,靠的是中國電車出海的紅利,不是歐洲老客戶。
現在荷蘭把中國子公司推開,相當于主動放棄了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市場,還把聞泰逼成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
因為一等上海晶圓廠投產,聞泰既能滿足國內需求,還能反攻歐洲市場,到時候安世荷蘭只會回到被收購前的困境,那就是沒錢、沒市場,滿世界找下家。
更重要的是,荷蘭的做法已經動搖了全球企業對歐洲營商環境的信心。
今天他們能以“國家安全”為由搶中企的資產,明天就能搶其他國家的企業。
![]()
這種“強權即公理”的邏輯,與歐盟標榜的“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完全相悖。
而咱們中方的底線很清晰,那就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穩定全球供應鏈,但絕不會在核心利益上妥協。
荷蘭如果繼續一意孤行,不僅會失去中國市場,還會連累中歐經貿關系,最終只能是一無所有。
![]()
其實說到底,安世風波不是一場簡單的商業糾紛,而是一場對霸權邏輯的檢驗。
荷蘭以為跟著美國就能占便宜,卻忘了中國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對象。
![]()
現在的我們我們有成熟的芯片產能,有強大的供應鏈韌性,更有捍衛自身權益的決心。
所以這場較量的結局從一開始就注定。
荷蘭所謂的“剛到底”,不過是困獸猶斗,而中國企業的反擊,終將讓霸權主義付出應有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