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問題:為什么會有“淺底坑”和“無底坑”?
傳統電梯需要一個底坑,這是電梯井道底部低于樓層地面的部分,用來安裝緩沖器、張緊裝置等安全設備。這個底坑通常要求深度在1.2米到1.8米之間。
然而,在老舊樓房的加裝電梯項目中,經常會遇到一個致命難題:地下管線密布。
比如,樓下的化糞池、污水管、燃氣管、電纜等,可能就在預想的底坑位置。如果開挖一個傳統深度的底坑,就需要對這些管線進行大規模的遷移改造,這會帶來:
1、技術難度大
管線產權復雜,改造需要協調多個部門。
2、成本高昂
管線遷移的費用可能比電梯本身還貴。
3、工期漫長
審批和施工過程非常耗時。
4、安全隱患
可能破壞原有建筑結構和管線。
為了解決這個“卡脖子”的難題,電梯廠商研發了“淺底坑” 和“無底坑”電梯技術。
一、什么是淺底坑電梯?
(一)定義
淺底坑電梯,顧名思義,就是所需底坑深度遠小于傳統電梯的電梯。通過特殊的技術設計,將底坑深度要求降低到350mm至500mm左右(不同品牌和型號有差異)。
(二)如何實現的?
關鍵在于對底坑內安全設備的重新設計和集成:
1、創新型緩沖器
使用體積更小、效率更高的非線性蓄能型緩沖器或液壓緩沖器,代替傳統笨重的彈簧或液壓緩沖器。
這些緩沖器在更短的行程內就能達到同樣的緩沖效果。
2、集成式張緊裝置
將電梯轎廂和對重的安全鉗、張緊裝置等設備進行高度集成化、小型化設計,減少對垂直空間的需求。
3、下置式驅動系統
有些設計將電梯的主機(驅動系統)放置在井道側方或頂部,進一步釋放了底坑空間。
4、優點
(1)適用性廣
能解決大部分因淺層管線阻礙而無法安裝傳統電梯的問題。
(2)安全性達標
符合國家電梯安全標準(如GB 7588《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中對淺底坑電梯的特殊規定)。
(3)成本相對可控
雖然比傳統電梯貴,但比大規模遷移管線要便宜得多。
5、缺點
仍然需要一定深度的底坑,對于地下結構極其復雜或完全無法下挖的情況,可能仍不適用。
二、什么是無底坑電梯?
(一)定義
無底坑電梯是一種更為激進的技術,它完全不需要向下開挖底坑,電梯的安裝基準面與一樓地面基本持平。
(二)如何實現的?
這是技術上的一個更大突破,主要解決方案是:
1、螺桿式驅動
這是目前最主流的無底坑電梯技術。
2、工作原理
轎廂不是通過鋼絲繩牽引,而是通過一個由電機驅動的巨大螺母,在一個垂直的螺桿上旋轉上升或下降。類似于一個巨大的“螺絲和螺母”。
3、無需底坑的原因
(1)安全機制不同
由于是螺旋驅動,本身具有自鎖性,即使動力失效,螺母也會緊緊鎖在螺桿上,轎廂不會墜落,因此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安全鉗和底坑緩沖器。
(2)設備集成
驅動系統和安全系統都集成在井道內,對底部空間沒有要求。
(3)臺階式自補償系統
少數其他技術通過復雜的機械結構來補償底坑空間的缺失。
4、優點
(1)適應性極強
徹底解決了地下管線問題,幾乎適用于任何地質條件和地下結構復雜的老舊樓房。
(2)土建工作量最小
無需開挖,對原有建筑結構和地下環境零干擾,施工更快,更環保。
(3)靈活性高
甚至可以安裝在有地下室的建筑入口處。
5、缺點
(1)運行速度較慢
螺桿電梯速度通常較慢(一般不超過0.15-0.25米/秒),適合低層建筑(通常7層以下)。
(2)運行噪音
螺桿螺母的機械摩擦聲可能比傳統鋼絲繩電梯稍大。
(3)能耗較高
提升同樣重量,螺桿驅動的效率低于曳引驅動,因此更耗電。
(4)成本和維護
初期設備成本和后期的螺桿、螺母更換維護成本相對較高。
三、如何選擇?
在舊樓加裝電梯時,選擇哪種方案需要經過專業的實地勘察和評估:
1、首選方案
如果地質條件和地下管線允許,傳統電梯依然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2、主流折中方案
當遇到管線阻礙時,淺底坑電梯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經濟的解決方案,它在性能、成本和適用性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3、最終解決方案
當現場條件極其苛刻,連淺底坑都無法實現時,無底坑電梯就成了唯一可行的“救命稻草”,盡管它有一些性能上的妥協。
四、總結
淺底坑和無底坑電梯是專門為克服舊樓加裝電梯中的“底坑難題”而誕生的創新技術,它們極大地拓展了加裝電梯的適用范圍,讓更多住在老舊小區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享受到了出行的便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