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明天(11月7日)12時04分
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十九個節氣
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冬
![]()
冬日青海湖

PART.01
立冬天氣
今天津城告別了前兩天的陽光明媚
天空云量增多
15時全市大部分地區氣溫在14℃上下
![]()
今天夜間我市仍以多云為主
市區最低氣溫在10℃
后半夜到明天早晨有輕霧
能見度較差
駕車的朋友外出要注意交通安全
預計明天開始
氣溫還將繼續下降
明天最高氣溫在12℃上下
體感陰冷
大家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
謹防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
除了氣溫下降
明天我市下午到夜間有小雨天氣
降雨和大風也將來擾
大家外出注意隨身攜帶雨具
雨天道路濕滑
出行注意安全
周末(8-9日)大風天氣還將上線
有偏北風4-5級
陣風可達6級
請及時關注臨近預報預警信息
注意提前做好防風措施
未來一周天氣預報

今夜
多云轉陰,后半夜有輕霧
微風,最低10℃
11月7日 星期五
上午:陰,早晨有輕霧
下午到夜間:小雨轉陰
微風,12到9℃
體感溫度11到8℃
11月8日 星期六
白天:陰轉多云
夜間:多云轉晴
微風轉偏北風4-5級
15到7℃
體感溫度15到5℃
11月9日 星期日
晴間多云
偏北風4-5級陣風6級轉微風
14到4℃
體感溫度13到2℃
11月10日 星期一
晴轉多云
微風,14到4℃
體感溫度14到2℃
11月11日 星期二
多云轉晴
微風,15到5℃
體感溫度14到5℃
11月12日 星期三
晴間多云
微風轉西北風3-4級
16到6℃
體感溫度15到4℃
11月13日 星期四
晴間多云
微風,14到4℃
體感溫度14到3℃

PART.02
立冬三候
立冬之時,萬物終成。
立冬時節,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堅。地始凍,土氣凝寒,未至于坼(chè,裂開的意思)。
古人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zhì)入大水為蜃。
“水始冰”和“地始凍”很好理解,“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指大鳥,“蜃”為大蛤,它是說立冬后,大鳥幾乎銷聲匿跡了,而在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大鳥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當然,雉與蜃并不這么認為。
![]()

PART.03
立冬習俗
按照《禮記》的描述:“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齊。立冬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顯然,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一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節氣,人們對其懷有格外的禮敬之心。
古時候,立冬也算是一個更換冬衣的“寒衣節”,有的皇帝會在立冬日“賜襖”“賜帽”。大家穿上新衣服,相互“拜冬”,互道珍重。

根據明、清時期歲時習俗的記載,一進農歷十月,京城里家家戶戶必“添火”。“京師居人例于十月初一日添設煤火,二月初一撤火。”這與現在北京的供暖期時長相近,但開始“添火”的時間總體上比現在要早,這與清代氣候相對寒冷有關。添火日就是所謂的“寒衣節”。
解決溫,還要解決飽,這也是一個暢快“補冬”的時節,正所謂“立冬補嘴空”。剛辛苦地忙活完一年的農事,確實該好好地以吃犒賞一下自己。
![]()
在北方,立冬時節除了供暖之外,就是忙著儲菜、腌菜。在農村,大白菜可以在地窖里安歇。在城市里,一棵一棵的大白菜,裹上報紙,只能碼放在墻根下、窗臺上、樓道里,冬天的樓道里散發著白菜的味道。
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立冬前五日,西御園進冬菜。京師地寒,冬月無蔬菜。上至官禁,下及民間,一時收藏,以充一冬之用。于是車載馬馱,充塞道路。”可以說,自古以來,北方的儲冬菜都是立冬前后的一道人文“風景”。
![]()
民間還流傳著
“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說法
人們以美食滋補
名曰“補冬”
![]()
“立冬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北方人喜愛
在立冬這天吃餃子
在南方
各地有著自己獨特的飲食習俗
比如江西人喜食
雞和白蘿卜燉煮的湯品
溫補養生
在江蘇南京
人們偏愛吃蔥
以抵抗冬季濕寒
潮汕地區則有
“立冬食蔗不會齒痛”的說法
![]()
“老酒要冬釀”
立冬還被視為釀造黃酒的黃金期
尤其在浙江紹興一帶
這一傳統技藝代代相傳
不斷精進

PART.04
立冬養生三原則
1、少咸多苦,養腎
在中醫看來,冬天要少吃咸味食物,多吃苦味食物。
冬季在五行中屬水,而水對應的五臟是腎,腎主咸,心主苦,腎旺會克心火。咸味吃多了,就會導致心陽減弱。
減咸增苦,可以幫助我們補腎固精
冬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過咸的食物最好少吃,多吃新鮮蔬菜,例如:生菜、萵筍、苦菊、芹菜等。
![]()
2、少寒多溫,養胃
冬季氣候處于一個“陰消陽長”的過程,若是不慎受涼,寒邪便容易侵入腸胃,引起不適。
所以要尤其注意胃部的養護,首先要防寒保暖,尤其是腹部的防護,以免著涼。
同時也應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作為“引補”,例如:小米南瓜粥、山藥粥等。
也可以經常揉腹,促進消化,更有益于胃部的健康。
![]()
3、早睡晚起:養神
立冬后,應遵循“早臥晚起,以待日光”的養生之道。
在起居方面,要順應自然界閉藏的規律,斂陰護陽,養精蓄銳。
老年人可以適當睡睡懶覺,年輕人要注意,睡覺避免過晚,以防熬夜帶來的損耗。
冬季養生著眼于一個“藏”字,不輕易擾動陽氣,也不過度憂心操勞,躁動心神。
良好的起居習慣,便是冬季養生非常重要的一步。
![]()

PART.05
立冬養生三注意
1、運動調養,以靜為主
有句諺語說的好:“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冬季運動,能夠幫助人體增強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
但是要注意的是,立冬時運動,應以靜為主,不宜太過劇烈。
冬季氣溫下降,四肢比較僵硬,運動前最好先熱熱身,活動一下筋骨,運動時要注意保暖,預防出汗后,著涼感冒。
可以在向陽的地方進行太極拳、八段錦、十六段錦等運動,微微出汗便是最好的狀態。
![]()
2、精神調養,以平為主
冬季天干物燥,人們容易上火,情緒易激動。
平時若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一定要學會及時調解。
對于心中的抑郁情緒,也可以適當的發泄出來。
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避免煩擾,使我們體內的陽氣得以潛藏。
同時可以多曬曬太陽,注意防寒防燥,護陽補腎。
![]()
3、飲食調養,以溫為主
古語云:“冬季有食補,春來勇如虎”。
冬季養生,應以溫補為主,重在養腎防寒。
冬天是進補的好時候,但也萬萬不可盲目進補,吃這些,幫你保養好身體。
山藥
冬季最適合吃根菜,山藥就是很好的根菜。
山藥健脾、益胃、益肺,它的食用方法很多,煮粥最易吸收,適合老人和小孩還有體虛者食用。
冬瓜
冬季天氣干燥,人體運動少,內火容易積聚,易引起咽炎、便秘等問題。
冬瓜中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清火利尿,排出身體的廢物。
白蘿卜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
冬季吃蘿卜,能夠幫助我們潤肺止咳,清理內火,煮熟后食用還能補氣。
但要注意的是,白蘿卜性涼,脾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吃。
![]()

PART.06
立冬養生三秘訣
1、熱水泡腳
俗話說:寒從腳底生。冬季防寒保暖尤為重要。
每晚睡覺前,用溫水泡腳,輔之用手在足心揉搓。
能夠幫助我們緩解一天的疲勞,補腎防感冒。
泡腳時,水溫最好在42度左右,泡腳時長以20分鐘為宜。
泡完腳后,身體舒暢溫暖,讓我們擁有一個更好的睡眠。
2、淡鹽水漱口
冬季氣溫低,家中常常門窗緊閉,容易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引起咽痛、扁桃體發炎等癥狀。
每天早晚用淡鹽水漱口,能夠幫助去除口腔中的細菌。
嗓子不舒服時,用這招可以緩解。
3、穴位按摩
腎俞穴
位置:腰部左右二指寬的地方。
方法:將手掌搓熱,在腎俞穴的部位上下擦動按摩,持續15分鐘左右,腰部從內到外微微發熱為宜。
作用:幫助改善精力減退、腎虛腰痛,能夠溫補腎陽
![]()
神闕穴
位置:腹中部,臍中央。
方法:雙手交疊,順時針方向打圈按摩。
作用:讓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對腹痛腸鳴也有一定緩解作用。

涌泉穴
位置:足掌前三分之一處,彎曲腳趾時凹陷的地方便是。
方法:右手三指按摩左腳足心,左手三指按摩右腳足心,交替按摩70次左右,直至足心發熱。
作用:能夠緩解足寒的癥狀,益精填髓、溫補腎經。
![]()
![]()
愿君勿忘添衣保暖
遙祝冬日安康
![]()
編 輯 | 韓振
來源 | 天津氣象 新華社 人民網 央視新聞 國學生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