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北京市發生火災起數較去年同期下降11%;冬季風干物燥,戶外垃圾雜物、枯草樹木起火風險增大……11月6日,北京市2025-2026年冬季防滅火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消防救援局總工程師李云浩發布安全提示,必須提高警惕,防范“小火亡人”事故。
![]()
臨建箱式房火災9人受傷 系電源線路故障引發
在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消防救援局總工程師李云浩通報了近期發生的兩起典型案例,警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各種安全防范。
9月24日2時,豐臺區看丹街道建新路50號院內臨建箱式房發生火災,造成9人受傷,均無生命危險。火災原因為辦公室頂部防潮膜與金屬頂板之間電源線路故障,擊穿金屬頂板,產生的高溫熔珠掉落引燃下方可燃物。
該起火災暴露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該單位電氣線路敷設不規范。敷設在金屬頂板上方的電氣線路緊貼防潮膜,未進行穿管保護。發生故障后高溫熔珠直接燒穿箱式房金屬頂板。銅導線發生故障產生的高溫熔珠溫度可達到1800℃至2500℃,極易引燃木材、紙張等常見可燃物。二是該單位員工日常消防安全培訓不到位。未能及時發現初期火災、未能組織火災撲救、未進行正確疏散逃生。當發現火災及煙氣時,部分人員從煙氣較大的樓梯下樓逃生,吸入了高溫煙氣;部分人員從三樓窗口逃生跳出,造成摔傷。
10月9日,朝陽區呼家樓街道一居民樓發生火災,造成一名84歲的長期臥床老人死亡。此前,老人已納入社區重點關愛人群臺賬,配發了聯網型獨立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但是沒有安裝,錯失了早期預警與救援良機,令人痛心。
火災起數較去年同期下降11% 需要重點關注三類風險
李云浩透露,今年以來,北京市發生火災起數較去年同期下降11%。但是隨著氣溫持續降低,用火、用電、用氣量大幅增加,加之臨近年底,建設、生產、經營活動進入高峰期,火災風險持續加大。
其中,需要重點關注三類火災風險:
一是以消防關愛人群為重點的“小火亡人”風險。癱瘓臥床、失智失能等關愛群體居家時間長,電氣取暖、臥床吸煙等不安全用火用電行為,極易引發火災。
二是以人員密集場所為重點的火災風險。元旦、春節等重要節點,商市場、賓館飯店、旅游場所、交通場站人員密集;醫院、養老院等場所人員行動不便、自救能力弱。上述場所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易造成群死群傷。
三是以草木垃圾為重點的室外火災風險。冬季風干物燥,戶外垃圾雜物、枯草樹木起火風險增大。據統計,去年冬防期間草木垃圾類火災占火災總數的28%。
另外,從往年統計情況看,農業種植養殖大棚因取暖用火不慎、電氣線路故障等原因引發的火災也會有所增加。
強化重點崗位人員實操實訓 確保緊急情況下快速救人
針對即將到來的冬季日常防火情況和預防措施,北京消防做出如下提示:
一是強化重點人群幫扶。針對“小火亡人”火災風險,要組織基層網格力量及時動態更新、完善重點關愛人群臺賬,為重點關愛人群家庭配發聯網型獨立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并確保安裝到位。消防部門要結合轄區重點人群特點,預先制定針對性應急預案和救援措施,針對夜間“小火亡人”易發的實際,強化社區(村)、物業服務企業等重點崗位人員實操實訓,督促落實夜間值班值守、巡查防控等措施,確保快速處置、快速救人。
二是緊盯人員密集場所。針對人員密集場所火災風險,持續強化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檢查。重點糾治通道出口堵塞上鎖、門窗設置防盜網、鐵柵欄等障礙物、消防設施故障癱瘓、易燃可燃裝飾裝修、違規邊營業邊施工等突出問題。同時,全市即將開展小型餐飲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治理行動,圍繞“疏散逃生、裝飾裝修、廚房安全、消防設施、培訓演練”五個方面,開展排查整治。
三是落實常態化“大掃除”。北京市將持續落實市級每月、區級每半月、街道鄉鎮每周大掃除機制。重點圍繞居民社區消防車道、疏散通道堵塞占用等問題,開展小區房前屋后、樓頂陽臺的可燃物清理。同時,發動旅游景區管理單位開展室外雜草清理,并根據實際組織對綠化帶、河道兩側、灌木叢、林地等開展灑水濕化,切實降低戶外火災風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編輯/胡克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