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河北廊坊一場婚禮出了意外狀況。
婚車隊剛把新娘接上車,還沒開出酒店停車場,就被人攔了下來,對方開口就要50條香煙當喜錢,按當地行情算下來得6000塊。
新郎新娘說沒準備這么多煙,攔車的人改口說那就給10條好煙也行。
![]()
雙方在停車場僵持了整整一個小時,眼看婚禮時間要來不及,新人最后干脆棄車,自己想辦法去了婚禮現場。
這事聽起來挺離譜,但在當地并不罕見,婚車司機宋師傅說,他是廊坊市區的,這次接活是到下面一個縣里去。
新郎當初找他,就是專門想避開本地車隊,以為外地車牌能少些麻煩,結果該來的還是來了——"不管什么車牌,只要是婚車,都可能被攔"。
![]()
攔車的人倒也不是隨便要個意思意思就放行,50條煙這個數字說出來就沒打算討價還價,新人說拿不出來,對方立馬換了個說法:那就10條好煙。
宋師傅算過賬,當地婚禮常用的喜煙一條100到120塊,50條就是五六千,10條高檔煙也差不多這個價。
這哪是要喜錢,分明是開價等著給。
新人當時的處境挺難辦,婚禮都是掐著時間辦的,酒店那邊賓客等著,司儀化妝師都在準備,這一耽擱就是連鎖反應。
![]()
報警吧,怕處理起來更耽誤事;給錢吧,這個數目實在說不過去,最后只能扔下婚車,自己趕去現場。這場婚禮本該高高興興的,結果開場就添了堵。
類似的事最近也有發生,10月中旬,山東菏澤也出現過攔婚車要錢的情況,當時新郎給了200塊錢才放行。
當地有村民說這是"老規矩",婚車過村必須給點彩頭。但這個"規矩"到底是誰定的,又該給多少,從來沒個準數。
![]()
有的地方要個幾十塊意思意思,有的直接獅子大開口。
更早些時候河南商丘一對新人遇到的情況更夸張,婚車被十幾個人圍住,對方要2000塊才放行。
新郎當場報了警,民警到場后那些人才散開,事后當地村干部解釋說這是"鬧婚習俗",但新郎堅持認為這就是敲詐。
這種事為什么屢禁不止?說到底還是有人覺得這是"習俗",不是什么大事,結婚本來就是喜事,遇到點小麻煩忍忍就過去了,很少有人較真。
![]()
但正是這種"算了吧"的心態,讓攔車要錢的人越來越有恃無恐,從最初的討點喜糖喜煙,到現在直接開價幾千塊,性質已經完全變了。
廣東哲清律師事務所的馬俊哲律師專門分析過這類行為。
他說判斷是不是違法,主要看兩點:一是有沒有組織性,是不是專門盯著婚車"創收";二是索要的方式和金額。
如果明確提出具體數額,還用堵路的方式施加壓力,這就不是簡單的要喜錢了。
![]()
按照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夠不上搶劫罪,因為沒有直接使用暴力威脅。
但符合敲詐勒索的特征——利用新人怕耽誤吉時、不想把事鬧大的心理,逼著對方交錢。
各地對敲詐勒索的立案標準是1000到3000元,這次河北的案子要6000塊,早就夠立案了,如果是多次作案,還可能按尋釁滋事罪處理。
問題是,很多新人遇到這種事不會報警,一來覺得結婚當天報警不吉利,二來擔心處理起來耽誤婚禮。
![]()
但越是不報警,這些人就越猖狂。他們摸透了新人的心理,知道對方多半會妥協,所以才敢一次次得手。
結婚是人生大事,本該圖個喜慶圓滿。
但如果任由這種攔車要錢的行為泛濫,受傷害的不只是一對對新人,還有社會對婚俗文化的認知。習
俗應該是美好祝福的載體,而不是敲詐勒索的借口,也希望遇到類似情況的新人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別讓喜事變鬧心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