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零基預算編制中,通過‘績效+預算聯審’機制,清理低效無效項目252個,壓減項目預算17億元,一般性支出同比減少1.3億元,節約財力重點投向‘三保’支出及大事要事保障等關鍵領域。”
近日,財政部網站刊文介紹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財政局嚴控低效無效投資的相關做法。
上述文章披露,經積極主動謀劃,呼和浩特市被確定為內蒙古“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及“落實習慣過緊日子要求”專項試點地區。呼和浩特市將過緊日子作為預算編制長期堅持原則,在保障黨政機關正常運轉的基礎上,市本級公用經費按定額標準壓減20%,非剛性支出按上年決算數5%壓減,騰出財力用于“三保”支出等方面。另外,嚴控“三公”經費,2024年全市“三公”經費支出繼續保持“零增長”。加強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情況監控,對偏離目標較大、效果實現較低的項目及時糾偏,2024年開展30個重點項目事中評價,收回低效無效資金5.3億元,及時糾偏止損,避免閑置浪費。聯合市發展改革委開展專項整治,從嚴管理政府投資、民生政策備案、資產配置及政府采購等7方面,完善制度,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整改成效。
呼和浩特還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嚴控低效無效投資,對已形成的大額項目支出探索節約路徑,將節省資金用于民生急需和重點領域。2024年以來完成財政投資評審項目148個,節約財政資金26.8億元,核減率22.2%。
安徽省蚌埠市財政局近期披露,在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方面,當地破基數、促統籌的成效逐步顯現。預算安排不以上年為基數,所有項目“以零為起點”,按照“項目跟著政策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科學合理安排預算。2025年市直部門清理退出到期、低效、無效支出項目82個,涉及資金1.6億元。
落實過緊日子要求,蚌埠嚴控“三公”經費、會議費和培訓費等一般性支出,不該開支、不必開支的,一律不安排預算。2025年市本級一般性支出預算在連續兩年壓減50%、10%的基礎上繼續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預算安排只減不增,把更多資金用于保民生、促發展。
蚌埠市財政局還提到,當地在轉變重爭取輕管理觀念上,謀項目、提績效的意識不斷增強。部門申報預算時“帶著績效談預算”,所有項目都要設定績效目標,與預算編制同步申報、同步審核,堅持把績效實不實、項目好不好作為年度預算安排的前提,擇優篩選項目。編制2025年預算時,對913個項目績效目標進行審核,涉及金額141.6億元。邀請市人大、審計和第三方機構專家開展“事前績效評估+預算評審”,核減支出預算4168萬元。開展污水處理服務費、市政保潔等項目成本績效評價,探索控成本、提績效、優管理的科學路徑。
“零基預算強調從‘零’開始的預算編制方法,要求所有支出項目重新證明其合理性和優先性,能夠有效解決財政支出結構固化問題。”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石紹賓教授近期在文章中分析稱,零基預算強制要求各部門對延續性項目進行必要性評估,可清理長期存在的低效無效支出,如部分政策到期項目、績效不佳的專項轉移支付等;零基預算通過建立“支出優先序”排序機制,確保有限財政資源向國家重大戰略、基層“三保”等關鍵領域精準傾斜;零基預算通過建立年度預算歸零機制,可減少歷史基數的延續性影響,為應對突發事件等不確定支出預留政策空間。
最近,多地陸續公布了低效無效項目的清理情況。
如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財政局11月3日介紹,2025年,通過實施零基預算管理,臨川區清理退出到期和低效無效部門預算項目47個,累計金額4686萬元。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從嚴控制培訓、調研經費,公車購置按輕重緩急“配一退一”安排。嚴格控制臨聘人員經費,臨聘人員經費原則上只減不增;合理壓降現有運行保障經費,2025年預算編制各單位公用經費定為人均1.5萬元/年-2.1萬元/年不等,較2024年人均壓減0.3萬元/年;壓減的經費重點統籌用于教育、醫療等民生關鍵領域,切實做到“把錢花在刀刃上”。
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財政局10月31日透露,近期,鳳翔區財政局按照《關于編制2026年部門預算的通知》【寶鳳政辦函〔2025〕27號】要求,安排區財政預算評審中心在預算編制“一上”階段對項目支出進行審核。區評審中心嚴格遵守編制原則和編制范圍,認真履職盡責,及時完成129個預算單位報審的840個項目支出評審任務,報審總金額21228萬元,審減11676萬元,審減率達到55%。其中取消低效、無效、不合理項目136個,助推2026年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編制更加合理規范,為鳳翔區“十五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基礎支撐。
來源:澎湃新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