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此“佛系”未嘗不可。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作者 | 吳金昌
安徽省蚌埠第一中學
當一名“佛系教師”好不好?不可以簡單判斷,要看如何定義“佛系教師”這個概念。如果因為功成名就便工作敷衍,這樣的“佛系教師”做不得;如果因為管理方式等問題導致教師不敢管,對學生不做任何要求,這樣的教師是“偽佛系”,可以理解但不能效仿。
“佛系”是一個網絡流行語,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指無欲無求、不悲不喜、云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基于“佛系”的定義,真正的“佛系教師”應該是那些不忘教育初心,拋棄功利思想,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尊重兒童生命成長規律,以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耐心指引學生向善、求真的教師。
可以說,當一名堅守教育教學常識、遵循兒童成長規律的“佛系教師”未嘗不可。尤其當升學率和考試成績成了衡量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師個人教學水平的重要尺度,教育目標異化導致教育內容窄化、教育教學方法簡單化,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成績不惜侵占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以及學生休息時間補課,“佛系教師”的價值便更加凸顯。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育人”,而不僅僅是“提分”,“佛系教師”身上的一些特質或許值得其他教師借鑒。
“佛系教師”有一顆平常心。不可否認,學生成績關系教師評先評優甚至經濟利益。但好成績的取得應通過教師自身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激發學生成長內驅力而取得,是教育科學和教師努力的自然結果,而不是打了“催熟劑”的“異化果實”。我們要允許學生進步有快慢差異,真正做到教學面對全體,理解他們、包容他們、引導他們。
“佛系教師”能堅定自己的選擇。“佛系教師”或許與身邊人格格不入,還會引來學校領導、同事和家長的各種議論,但只要是自己認定對的、對學生長遠成長有利的,“佛系教師”就不會動搖和懷疑,這一點在紛繁、復雜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可以讓教師不人云亦云,安心于本職工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過度“內卷”的教育生態將得到修復和改善,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有更多人認識到堅守的價值和意義。需要強調的是,“佛系教師”不能放任自流,要有自己的教育和管理智慧。
特級教師魏書生教書時曾有一段時間在外講課,他所帶的班級卻井然有序,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魏書生看似“佛系”的行為之中卻蘊含著教育智慧——學生不是教出來的,是自己學出來的,要相信學生,幫助學生學會自主管理、自主學習。這種認識與他多年積極探索和深入了解學生密不可分。
這也給“佛系教師”提了個醒,尊重學生,更要點燃學生,點燃他們對知識的熱愛,才能帶來不竭的學習動力。
你認為呢?
歡迎訂閱
《中國教師報》
方式一:郵局訂閱,郵發代號
1-192
方式二:掃描二維碼一鍵訂閱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