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授予了一千多名的將軍。不過從歷史貢獻等方面來看,能佩戴將星的人遠不止這一千多,只是當時有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做表率,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離開軍隊系統的干部都不參與授銜,所以有的老革命就遺憾錯過了。
就像李井泉,他戰爭年代曾擔任過諸多要職,還與元帥并列過,但是大西南解放不久就被調去四川任職,轉入行政系統。他沒有軍銜,不過非常得毛主席重視,主席曾對他說過:知我者,非你莫屬。
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情感。然而,到了大運動時期,李井泉也遭受過很大的沖擊,他的妻子、二兒子都不幸身故,這是為何呢?
在他去世后,家屬曾致信已成第二代集體領導核心的鄧公,希望能給出公正的評價,鄧公回復了五個字。
![]()
李井泉1909年出生于江西臨川,他是江西省立第三師范畢業生,有很好的文化基礎。一開始他本想教書育人,但接觸馬克思主義后,他意識到光憑教育是救不了國家的,于是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李井泉加入共青團,同年8月,他拉起了一支地方武裝參與到著名的南昌起義中。在南下的過程中,部隊被打散,他就留在了廣東順豐一帶發展革命,直到1930年進入中央蘇區。
因為他有文化,進入蘇區后很快調任為紅一方面軍總政委辦公室秘書,當時的總政委就是我們熟悉的毛主席。
毛主席對李井泉非常欣賞,接觸一段時間后認為他思想正確、適合做政治工作,于是就讓他到部隊里歷練,后來擔任過紅一方面軍直屬隊中共支部書記、紅35軍政委、紅21軍政委等職。
![]()
在長征中,李井泉走的路比大部分人都要多,他初期跟隨紅一方面軍,經歷了湘江血戰、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等等;紅一、紅四兩大方面軍懋功會師后,他編入了紅四方面軍,被迫隨部南下川康;
后來紅二、紅四方面軍甘孜會師,他再度轉到紅二方面軍,最終成功到達陜北。在三大主力中都戰斗過,這個經歷鮮少人有。
也是從改隸紅二方面軍開始,李井泉就在賀龍身邊工作了,抗戰時期擔任過120師385旅政委,參與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他依然在晉西北,曾任晉綏軍區政委、晉綏野戰軍政委,這兩個單位的司令員就是賀龍。他與賀老總配合為前線籌集糧草物資、建兵工廠、生產建設等等,盡全力讓我西北野戰部隊不餓著肚子作戰。
![]()
從這些職務上來看,李井泉1955年要是參與授銜,將軍肯定能評得上。
不過中央見他在晉綏搞得出色,覺得他有地方建設的能力,所以大西南解放之際他就被調到四川,先后擔任過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四川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等職。
李井泉在四川工作多年,口碑是兩個極端,最初他主張修復都江堰、開發水利工程,同時力主開通四川各地的鐵路,為當地的糧食和經濟發展都做出巨大貢獻。然而到了全國困難時期,李井泉的一些做法就引來了很大的爭議。
四川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產糧區,所以國務院定的任務比較重,要求李井泉想盡辦法籌集糧食,幫助其他地區、省份。
![]()
一開始,李井泉也沒想到問題會這么嚴重,四川建國初期連年豐收,糧庫儲存量大。然而1959年這一年,庫存就消耗了三分之一。
1960年2月,四川省糧食廳上報目前省內已不樂觀,再承受繁重的調糧任務恐怕難以承受,李井泉很擔心,他向上面反映了這個問題。奈何其他區域比四川更糟糕,所以只能繼續外調。
到了7月,四川省內出現缺糧的情況,李井泉想暫停調糧,但上級下了死命令,四川作為局部,必須服從整體。
后來全國形勢能好轉,四川人民和李井泉都立了大功,但是相應的,四川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
1965年,李井泉在工作會議上匯報了四川糧食的情況,4年內,一個省份外調了180多億斤糧食。毛主席聽后嘆息了一聲:你就是太大公無私,不懂得大公有私。這句話含義有多層,但都說明四川背負得太多了。
那些年李井泉作為上下樞紐,壓力非常大,夜里經常睡不著覺。上面要,下面苦,他能怎么做呢?
有一次彭真打電話來要糧,李井泉積攢許久的情緒爆發了:你們困難,你們有國務院,我這里還是“小國務院”呢,情況也很困難!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本是發牢騷之語,沒想到特殊年代卻被人翻出來做文章,污蔑李井泉要在四川搞“獨立王國”,之后李井泉就受到沖擊,家人也遭到牽連。
![]()
1967年,李井泉的二兒子李明清在北京航空學院讀書時被人毆打致心臟病發,不治去世;同年3月,李井泉的妻子肖里被江某授意抓了起來,1969年4月含冤去世。
如此種種,對李井泉的打擊非常大,但是1973年他恢復工作后,周總理說針對兩件兇案要“嚴肅追查,一查到底”,李井泉卻拒絕,表示不追究了,以免更多人受牽連。
1977年,中央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那幾個打李明清的學生、參與迫害肖里的人都被找到,組織準備用法律武器對他們進行制裁。但李井泉依然表示“就到這里為止”吧,并撤銷了追訴。
不管是對公還是對私,他的大局觀真的超出常人。
![]()
時間進入80年代后,很多人開始關注當初四川調糧的問題,指責當初的事責任都在李井泉身上。對于這個說法,李井泉沒有反駁,他的長子勸他寫些東西來講明事情原委,他始終不愿,并且晚年嚴肅告誡家人,堅決不能寫他的回憶錄。
李井泉后來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對不起四川人民,哎......
1989年4月李井泉去世,他的家人商議過后,給鄧公寫了封信,希望能對李井泉做出公正評價并對調糧問題給予說明。
鄧公做出批示“主席有定論”,毛主席曾說李井泉“品行優良、信仰堅定、能力突出”,這也是鄧公的看法。而后來人民日報發表《李井泉同志生平》時又再度評價:
1960年后,李井泉同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書記兼成都軍區第一政委。他為我國西南地區的各項建設事業,嘔心瀝血,艱苦奮斗,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為人正直,襟懷坦白,不隱瞞自己的政治觀點,對于工作中的失誤,勇于承擔責任。他光明磊落,堅持原則,顧全大局。
后面幾句,也算是對調糧問題予以說明了吧。
參考資料:《李井泉子憶父親:維護領導威望 至死不寫調糧原委》.2010年12月24日.鳳凰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