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梳子姐
11月5日,最高法干了件大事,發布了4個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權益保護再審典型案例,其中包括3個刑事、1個民事案例。
這些案例經過依法再審,均認定為涉企產權冤錯案件,全部予以糾正,相關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權益得到了維護。
其中,謝某等三人虛報注冊資本、私分國有資產、行賄、職務侵占一案中,由于原二審期間公司法已對資本注冊制度作出了重大調整,當事人沒有實繳注冊資本的行為未違反修正后公司法的規定,故不需承擔刑事責任,再審部分改判無罪。
葉某某合同詐騙案,竇某某職務侵占、挪用資金、隱匿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案,由于在案證據不能證實當事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或者存在侵占、挪用等犯罪事實,認定為經濟糾紛,同樣再審改判無罪。
史某某、王某某訴某礦業公司、某聯合集團企業出售合同糾紛再審案中,堅持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法律地位平等。
最高法表示,這些典型案例的發布,是釋放強烈法治信號,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專心創業、安心經營、放心發展。
這個信號之所以強烈,是因為敢于直面痛點,勇于糾正司法謬誤,對冤假錯案進行大膽改正,并且為后續提供判案支撐,確保不再發生類似錯誤。
具體司法實踐中,受諸多因素影響,允公允正的法治理念并不能全部直達人心,甚至會出現一些冤情錯情,這是不可回避的現實。
比如第一個案例中,原審結果破壞的就是“罪刑法定”原則,本來已經有新法出臺,那么就應該新法優于舊法,按照新的規則、新的標準來認定,而不是棄新用舊,這是最基本的法理要求。
同時,刑法需要保持高度“謙抑”,也就是說不能動不動就用刑上手段,確屬經濟糾紛、民事沖突的,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定力,絕對不能輕易祭出刑事手段對經濟行為進行干預,那樣會增加市場經濟的不確定性、不安全感,不利于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
更重要的是,市場經濟主體平等性是至高準則,無論是什么性質的市場主體,都享受同等權利,不能厚此薄彼、優公苛私。
具體來講,具有政府背景的國有企業需要嚴格遵守市場規則,與民營企業之間法律地位平等,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如若不然,大家在同一個賽道上競技,卻執行不同的規則,最后游戲就沒法玩了。
這個信號之所以強烈,還在于最高法判例的鮮明指向性和高度權威性。
保護民營企業,不是喊幾聲口號、講幾句理論那么簡單,需要進入實踐,進入市場,用具體事來檢驗冷暖。
今年5月份,《民營經濟促進法》頒布執行,很多法條原則需要在司法實踐中得到強力貫徹執行,從根本上扭轉在思想理念、行政手段和司法慣性上對民營企業存在的偏見,才能更好地促進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為市場經濟建設提供堅實的法治基礎。
法治是激發活力的鑰匙,維護公平的堤壩,更是映照人心的公理。
這個進程中,我們需要理性,需要勇氣,需要突破,突破那些僵化保守的束縛和成見。
有律師評論說,最高法發布糾錯案例,將多名老板改判無罪,是給民企吃下定心丸。
其實吃下定心丸的何止民企,法治公正關乎每個人的終極信仰,這是面向全社會、全民釋放的強烈信號,是對法治正義最強有力的昭示和追求。
-完-
筆不阿貴,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較犀利的文我會發這個備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