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傳君在東京捧著影帝獎杯感謝“白百何女士的光芒”時,這位“照亮他人”的女主角正忙著在朋友圈上演“過河拆橋”的苦情戲碼。從微博的“還能這么操作…”到朋友圈的“得魚忘筌”,白百何團隊這套指桑罵槐的連招,堪稱娛樂圈陰陽文學的巔峰之作——只是看客們早已膩味了這出“全世界都欠我獎杯”的老套劇本。
![]()
**一、評獎失利?不如說是演技現形!**
口口聲聲“大女主戲份超70%”,結果連提名都撈不著,這究竟是評委會眼瞎,還是某些人的演技根本撐不起“影后”二字?當年靠“小妞電影”橫掃票房的好運,難道真讓有些人誤以為自己能和國際獎項談笑風生了?王傳君40分鐘戲份能奪影帝,恰證明獎項看重的是表演密度而非戲份長度——這道理,某些拍了十幾年戲的“前輩”居然還要裝不懂?
**二、朋友圈作戰的“影后級表演”**
比起大銀幕上的表現,白百何朋友圈的“隱喻藝術”顯然更勝一籌。“得魚忘筌”四個字寫得龍飛鳳舞,可惜掩蓋不了核心訴求:劇組必須捧著獎杯跪獻眼前,否則就是忘恩負義。更可笑的是那位“疑似好友”的控訴——既然能撬動投資,怎么連張釜山電影節頭圖都爭不來?真當自己是影視圈點石成金的財神爺?
![]()
**三、資本陰謀論這碗餿飯,該餿了!**
搬出“滬圈資本施壓”的經典橋段,卻連評委文晏的一句“無人聯系我”都接不住。這年頭但凡獎項落空就要祭出“資本迫害”的大旗,倒讓人想起菜市場討價還價的大媽——談不攏價格就罵街。真要論資本操作,某些人當年靠京圈資源橫掃排片時,怎么不見出來主持正義?
**四、帶孩子離場的苦肉計,演過頭了**
打著“攜子提前離日”的悲情牌,卻絕口不提東京電影節歷來要求落選者體面退場的潛規則。真要較真,怎么不曬曬組委會的強制離場通知書?把孩子當公關道具的戲碼,比《失戀33天》的臺詞更讓人起雞皮疙瘩。
![]()
**結語:**
《春樹》這場鬧劇最諷刺的,是白百何團隊親手撕碎了他們最需要的“電影藝術尊嚴”。當桂綸鎂說出“女演員競爭激烈”的大實話時,某些人還在用十四年前曝光高露隱私的套路炒作——時代變了,觀眾早看透了那點小心思:真正的過河拆橋,是把作品當成個人虛榮的墊腳石。建議下次沖獎前先換個劇本,畢竟“怨婦文學”在電影節可沒有獎項設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