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烏克蘭方面發布戰報,宣稱在近期被俘的159名俄羅斯士兵中,出現了白俄羅斯、埃及、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雇傭軍身影。這一消息瞬間在國際輿論場中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各方對于俄烏沖突中兵員構成與作戰模式的深度關注。
![]()
從教育背景來看,烏克蘭方面稱,在這159名俄軍俘虜當中,大學以上學歷者大約僅占2%,53%完成了高中教育,其余則學歷更低。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出,俄羅斯國防部在當前招募合同兵時,似乎更容易招募到中學學歷的男性。這背后或許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學學歷人群在就業市場上的選擇相對有限,參軍成為了一種相對穩定且有經濟回報的選擇。另一方面,俄羅斯國內的人口結構和社會經濟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兵員的學歷分布。在當前復雜的地緣政治和軍事形勢下,俄羅斯需要迅速擴充兵力以應對沖突,而中學學歷人群成為了一個較為龐大的潛在兵源群體。
![]()
參軍動機剖析:經濟與逃避因素交織
烏克蘭方面進一步指出,在被俘的俄軍中,42%的人是為了掙錢而報名參軍,25%則是為了逃避刑事指控。這一數據為我們揭示了部分俄軍士兵參軍的深層次動機。
對于那些為了掙錢而參軍的人來說,戰爭帶來的經濟誘惑成為了他們投身軍旅的主要驅動力。在當前俄羅斯國內經濟環境下,參軍所獲得的收入和福利對于一些家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沖突地區,高額的參戰補貼和潛在的晉升機會,吸引著一些年輕人加入軍隊。然而,這種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參軍動機,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士兵的戰斗意志和忠誠度。當面臨生死考驗時,他們是否會為了經濟利益而堅守陣地,值得深思。
而那些為了逃避刑事指控而參軍的人,則反映出了俄羅斯社會在司法和就業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對于一些有犯罪記錄的人來說,參軍成為了一種逃避法律制裁和重新融入社會的途徑。然而,這種動機參軍的士兵,在戰場上的表現和心態也可能較為復雜。他們可能缺乏對軍隊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在戰斗中容易出現畏戰、逃兵等情況,給部隊的管理和作戰帶來一定的挑戰。
![]()
外籍兵員現狀:“血稅”背后的無奈與利用
烏克蘭方面還提到,到俄羅斯參軍的外國人,大多數都被視為“血稅”。俄羅斯正規軍一般不招募外國人,這些拿著旅游護照參軍的外國人,基本上都被塞進了風暴 - Z以及各種PMC私營軍事公司。
這種安排背后,有著俄羅斯自身的戰略考量。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使用外籍兵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本國兵員的損失。在長期的沖突中,本國兵員的傷亡會對國內社會和政治穩定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外籍兵員則可以作為一種補充力量,承擔一些風險較高的任務。然而,這些外籍兵員在俄羅斯軍隊中的待遇卻相對較差。朝鮮特種部隊參戰時,俄羅斯會給予好武器、好裝備和優先補給,而這些拿著旅游護照的外籍兵員,武器裝備基本上是最差的,勉強能用就行。戰前訓練也只是走個過場,俄羅斯似乎并不指望他們能打多大的仗。
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將外籍兵員當作了一種“消耗品”,利用他們來分散成小組進入前線,迫使烏軍開火,暴露烏軍火力點位置,然后讓俄軍進行炮擊摧毀。這種戰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作戰目的,但也引發了人道主義和倫理方面的爭議。外籍兵員也是人,他們應該享有基本的權利和尊嚴,而不是被當作“血稅”來隨意消耗。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