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10分鐘,續航1500公里”、“絕對安全不起火”——固態電池的口號喊了十多年,卻沒有真正大規模落地應用。
![]()
近日,關于兩輪電瓶車搭載固態電池實現500公里續航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特別是對于從事快遞、外賣的人群來說,這絕對是超級利好,一塊電池能跑一天,省去了每天更換電池的煩惱。
當前的宣傳噱頭大于實際
家有兩輪電動車的朋友都知道,蓄電池的續航里程大約在30-60公里,鋰電池能跑80-120公里左右。市面上充斥著關于兩輪車固態電池的虛假宣傳。許多商家利用“石墨烯電池”等概念混淆視聽,誤導消費者。
![]()
事實上,真正的石墨烯是指單層蜂窩狀晶格結構的二維平面材料,其制造成本極高,主要應用于航天科技、生物科技等高端領域。
目前市場上自稱使用固態或石墨烯電池的兩輪電動車,保守估計有90%是虛假宣傳。這些車輛實際使用的可能只是傳統的鉛酸蓄電池或普通鋰離子電池,與宣傳的高科技相去甚遠。
兩輪電動車市場主要面向的是對價格敏感的低收入人群,他們需要的不是尖端技術,而是價格低廉、能滿足基本出行需求的代步工具。
![]()
目前符合新國標的輕型踏板電動車的換購價甚至可以低至1000元,這樣的產品只能使用成本最低的鉛酸蓄電池。
固態電池量產落地在望
固態電池,是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革命性方向。其核心原理在于將傳統鋰離子電池中易燃、易泄漏的液態電解質,替換為固態的電解質材料。
這一根本性變革帶來了多重顯著優勢,安全性實現了質的飛躍。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腐蝕性,從根本上杜絕了電池因短路、過熱而起火爆炸的風險。其次,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固態電解質能更好地抑制鋰枝晶的生長,使得直接使用金屬鋰作為負極成為可能,從而突破當前液態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瓶頸,讓電動汽車擁有更長的續航里程。循環壽命更長,充電速度更快也是其一大亮點。
![]()
不過,固態電池目前仍處于“高成本陷阱”中。以主流的硫化物體系為例,其固態電解質材料成本每公斤高達1000多元。一個100kWh的電池包,僅材料成本就遠超現有液態鋰離子電池的總成本,尚不具備市場競爭力。
全固態電池的材料成本約為每瓦時2元,是傳統鋰電池的3-5倍,短期內只能是“富豪專屬”。對于價格敏感的兩輪車市場來說,這樣的成本顯然難以承受。
![]()
量產工藝的不成熟進一步推高了成本。從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優化,到電極體積變化的抑制,再到適配批量化生產的專用裝備,都還在摸索階段。這使得良率、效率與一致性難以達到車規級要求,這些都讓“降本”成為短期內難以實現的目標。
全固態電池的真正時間表
產業界對固態電池商業化保持著理性謹慎。根據行業主流判斷,全固態電池要實現大規模量產與成本平價,至少還需要5-8年時間。期間必須經歷小批量驗證、工藝優化、供應鏈完善的漫長爬坡期。這意味著全固態電池的真正普及尚需時日。
![]()
面對全固態電池的長期挑戰,產業界選擇了更務實的策略——以半固態電池作為過渡。半固態電池保留部分液態電解質,既能一定程度提升能量密度與安全性,又無需徹底重構生產體系,導入難度低、成本可控。
對于消費者來說,等待固態電池技術成熟可能是更明智的選擇。隨著鈉電池等新技術的發展,未來電動車的電池選擇將更加多元化。
![]()
鈉電池相較于鋰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長的使用壽命,而且在原材料的獲取上也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對于消費者而言,保持理性耐心,讓技術在實驗室充分成熟,讓市場在競爭中逐步規范,才是明智之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