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對安世芯片出口仍未放行,歐盟先扛不住了。
德國率先發出請求,希望就安世芯片出口跟中方談一談。
但中方會如他們所愿嗎?
11月4日,中國商務部向荷蘭下了最后通牒,荷蘭別想再蒙混過關了。
![]()
事情得從 10 月 26 號說起,當時安世荷蘭總部突然跳出來,說中國東莞工廠的管理層沒履行付款義務,以此為借口直接斷了對東莞工廠的晶圓供應。要知道晶圓是生產芯片的核心原材料,荷蘭這招明擺著是想卡中國工廠的脖子,覺得只要斷了上游供應,東莞工廠就得停擺,到時候全球依賴這家工廠供貨的客戶肯定會急,進而給中方施壓,讓中方讓步。
![]()
可荷蘭千算萬算,沒算到自己的借口會被安世中國直接 “打臉”。安世中國很快就發了公告,不僅清清楚楚地說荷蘭所謂的 “欠款” 根本是無中生有,純屬造謠抹黑,還反過來曝出個大消息 —— 荷蘭總部至今還欠著東莞封裝測試工廠足足 10 億元人民幣的貨款!這一下就把荷蘭的底給掀了,誰占理誰沒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
更讓荷蘭傻眼的是,安世中國緊接著又給所有客戶發了封 “定心丸” 公告,說自己早就備好了充足的成品和在制品庫存,就算沒了荷蘭的晶圓供應,也能穩穩當當滿足客戶到今年年底,甚至更長時間的訂單需求。這一下,荷蘭手里最關鍵的籌碼直接就沒了 —— 原本想靠斷供逼客戶施壓中方,結果客戶根本不愁供貨,荷蘭想拉著全球客戶一起 “綁架” 中國的圖謀,徹底落了空。
![]()
之后到了 11 月 1 號,中方商務部也有了動作,說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會綜合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對符合條件的芯片出口予以豁免,還歡迎有實際困難的企業跟中方聯系。外媒一看這消息,立馬解讀成 “中方要放松出口管制了”,那些早就因為芯片短缺快扛不住減產、甚至停產的全球汽車制造商,當時還松了口氣,覺得危機要過去了。
![]()
可事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沒過幾天,11 月 4 號路透社就曝了個料,說他們拿到了一封安世荷蘭在 11 月 3 號發給客戶的信,信里明明白白寫著,安世荷蘭自己都沒法確定中國東莞工廠的芯片供貨能不能恢復、什么時候能恢復。這就等于直接告訴所有人:中方對安世芯片的出口管制,壓根就沒放松,之前外媒的解讀全是想多了,中方該卡的地方還是卡得很嚴。
![]()
這個消息一出來,歐洲那邊直接慌了神,尤其是歐洲大陸上那些汽車巨頭,更是集體陷入恐慌。要知道歐洲汽車產業對芯片的依賴度極高,而安世東莞工廠的芯片供應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一旦供貨真的長期斷了,歐洲汽車產業肯定會遭重創。這下歐盟再也坐不住了,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不得不出來表態,說安世半導體這事是 “事關重大的雙邊問題”,搞不好會影響整個歐洲甚至全球,還罕見地說愿意 “積極協助荷中雙方加強溝通”。
![]()
這話聽著好像挺中立,想當個 “和事佬”,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歐盟這是徹底暴露了自己的焦慮和無力。當初荷蘭跟風美國對中企下手,干預安世半導體的內部事務時,歐盟可是默許的,甚至還隱隱有些支持的態度,覺得跟著美國走準沒錯。可他們萬萬沒想到,中國的反擊會這么精準、這么強硬,更沒料到這把火會燒得這么快,眨眼間就燎到了自己身上 —— 歐洲汽車產業的危機就在眼前,他們根本扛不住。
![]()
最先沉不住氣的是德國。11 月 3 號,德國經濟部直接就給中方發了請求,盼著安世半導體能盡快恢復供應。德國這動作背后的信號太明顯了:歐洲根本離不開中國的芯片產能,之前喊得震天響的 “去中國化”,說穿了就是句空談。歐洲汽車產業的命門,其實就攥在中國手里,真要跟中國硬扛,先垮的肯定是他們自己。
![]()
就在德國求助后沒幾天,11 月 4 號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直接站出來講話,這番話堪稱給荷蘭的 “最后通牒”,信息量巨大,把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非對錯全說透了。首先,中方給事件定了性:荷蘭政府早在 9 月 30 號就下令干預安世半導體的內部事務,甚至想剝奪中企的股權,這是嚴重損害中企合法權益的錯誤做法;之后 10 月 26 號安世荷蘭總部又斷供東莞工廠,影響了工廠正常生產,還攪亂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這段話把荷蘭從挑事到升級事件的全過程都擺了出來,一點沒給荷蘭留偽裝的余地。
![]()
更關鍵的是,中方直接劃清了 “擔責比例”—— 明確說 “荷蘭方面應為此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 100% 的責任。這話在外交辭令里可太罕見了,也太嚴厲了,意思就是中方認定荷蘭在這件事上一點理都沒有,所有后果都該荷蘭自己扛,沒有任何辯解的空間。
![]()
當然,中方也沒忘了展現負責任大國的姿態,發言人還提到,從始至終中方都抱著負責任的態度,一直在積極推動問題解決。這就很清楚了:不是中方不愿意解決問題,而是責任全在荷蘭,荷蘭不先糾正自己的錯誤,這事就沒談的余地。
![]()
現在來看,歐盟這邊是真扛不住了,德國主動求助就是最好的證明;而荷蘭呢,從一開始的造謠找茬,到后來的圖謀落空,再到現在被中方下了最后通牒,想蒙混過關根本不可能。說到底,歐洲的產業離不開中國的產能,荷蘭跟風美國搞小動作,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要是荷蘭不盡快承擔起全部責任,糾正錯誤,這事兒恐怕還得僵下去,到時候急的只會是更依賴芯片供應的歐洲企業 —— 畢竟中方手里有足夠的庫存托底,而歐洲那邊,可沒那么多時間耗著。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