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分類系統精準分揀垃圾,AI校園導航小程序清晰演示路線,數據可視化平臺圖表實時變動,嵌入式智能控制裝置指示燈規律閃爍……11月5日,在鄭州科技學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未來工坊”內,學生忙而有序。這是該學院為破解科教融合難題、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推出的“未來工坊”本科生科研團隊攻關計劃。
據了解,“未來工坊”創新采用“項目展示+實時操作+同步講解”模式,讓抽象科研變得可看、可聽、可互動。來自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工程等專業的15名跨專業學子組成核心團隊,由赴清華大學交流的優秀學員團隊帶頭“傳幫帶”。在這里,學生自主研發的真實落地項目輪番亮相,學生邊操作邊拆解技術原理,用通俗語言還原“從0到1”的科研全過程。
“從磕磕絆絆地書寫第一篇研究報告,到使用Dev-C++和LINGO進行編程和建模,在一次次方案迭代中變得觸手可及,‘未來工坊’模式將真實項目作為案例進行拆解和展示,讓我意識到科研不再是相對枯燥的理論,更讓我看到了專業發展的無限可能。”團隊成員周佳奕分享說。
如今,這支“科創加速營”戰績亮眼,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軟著6項,發表學術論文7篇。同時,團隊成員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等各類比賽中,均斬獲獎項,實現“以賽促學、以研促創”。
“以應用需求為導向,讓學生在真實科研項目中錘煉實力,是學院人才培養的核心探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黨委書記劉乾坤表示,學院將持續推動科教融合與項目孵化,推動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深度結合,為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和有創新潛力的項目提供支持,在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上雙向發力,讓更多學生長出科研“翅膀”。(來源:鄭州科技學院黨委宣傳部 作者喬圣宸 郭美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