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兩天,按照臺灣省一些媒體的報道,臺灣省空軍的IDF戰機,開始安裝測試有源相控陣雷達。請注意,目前,臺灣省正在對F16、IDF戰機,進行中期升級改進。在改進之后,綜合戰斗力,確實進一步提升。那么,對比解放軍部隊的殲10C戰機,兩種戰機到底誰更強悍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臺灣省F16系列戰機
首先,我們聊聊臺灣省空軍的家底。目前,臺灣省空軍,總計有3種戰機,分別是:F16、幻影2000、IDF。其中,F16和幻影2000,屬于從美國、法國進口的戰機。至于IDF戰機,則是臺灣島在美國的技術幫助下,自己生產的戰機,屬于輕型四代機的標準。請注意,上述三種戰機,截止21世紀初期幾年,已經全部服役。
換而言之,臺灣省空軍的各種戰機,基本上都是服役20年以上的老舊戰機。無論是機體壽命,還是雷達、電子系統配置,已經全面滯后。最近兩年,臺灣省正在利用各方面的技術,對F16A/B、IDF戰機,進行中期升級。至于幻影2000系列戰機,由于高盧國不愿意幫忙,只能放棄升級,預計會陸續退役。
![]()
臺灣省幻影2000戰機
對于F16A/B戰機的升級,基本上依靠美國。升級之后,達到F16V戰機的標準,公正客觀的說,接近或者達到了四代半戰機的水平,確實是未來的勁敵之一。至于IDF系列戰機,很有意思。IDF戰機屬于輕型戰機,翼展、尺寸、最大起飛重量、掛載能力等方面,基本上與梟龍系列戰機差不多。不過,作為90年代生產的機型。
IDF戰機,至今仍在使用金龍53多普勒雷達,屬于美國AN/APG67雷達的減配版。對戰機的最大探測距離,大約70公里左右。在90年代—21世紀初期,面對解放軍部隊的殲7系列戰機,IDF戰機戰機,確實優勢明顯。但是在2020年代,這樣的探測距離,基本上等于“送菜”。不需要霹靂15,甚至霹靂12的打擊范圍,也能夠擊落IDF戰機。
![]()
IDF系列戰機,空戰掛載模式
臺灣省自己生產的天劍2中距彈,最大射程60公里。目前,剛剛推出的天劍2C中距彈,最大射程提升到了100公里。請注意,解放軍霹靂12A中距彈,最大射程120公里。霹靂15系列中距彈,最大射程200公里左右。在中距彈射程方面,解放軍部隊的優勢,非常明顯。
鑒于金龍53雷達,已經難堪大用。按照一部分臺灣省媒體的報道,IDF戰機正在測試自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請注意“自制”,作者不信。作者推測,大概率還是在美國某型相控陣雷達的基礎上,仿制而來的簡配版。其中,F16V戰機使用的AN/APG-83系列雷達,可能性最大。AN/APG-83系列雷達,對戰機的探測距離,大概160公里。
![]()
臺灣省IDF系列戰機
不過,如果臺灣省進行仿制,預計性能會出現縮水。因此,IDF戰機的機頭尺寸并不大,無法安裝陣面太大的雷達。其實,隨著戰機雷達進入相控陣時代,由于機頭尺寸太小,限制雷達性能的事情,比比皆是。例如法國陣風戰機的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有836個T/R組件,雷達直徑只有535毫米。與之相比,解放軍現役的殲16系列戰機,國外媒體推測,雷達直徑1米左右。
![]()
IDF戰機,機頭尺寸并不大
請注意,目前,臺灣省僅僅是開始測試IDF戰機,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并不是批量換裝。那么,IDF戰機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后,綜合性能,到底如何呢?作者認為,最多接近梟龍Block3的水平,是接近,而不是達到。畢竟,IDF戰機屬于老舊戰機,無論如何升級,也不可能達到新批次戰機的性能。更何況,很多設備和配置,根本無法更換。
![]()
梟龍系列戰機
即便是升級以后的IDF戰機,面對解放軍殲10C戰機,也沒有任何優勢。無論是探測距離、系統反應、綜合航電、中距彈射程、體系化建設等各個方面,IDF戰機都沒有優勢。而且還有一個問題,IDF戰機起飛迎戰,面對的戰機,極有可能不是殲10C,而且“看不見”的殲20或者殲35,這個優勢太大,堪稱絕對的技術碾壓。
![]()
解放軍殲10C戰機
關于解放軍各型戰機發展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