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位于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內的金鼓安置區中心,一個嶄新的警務室在夜幕中亮起燈火。對于這里的居民而言,這燈光不僅意味著安全,更照亮了一條民意如何通過民主渠道,一步步從“紙面”落到“地面”的清晰軌跡。
就在五個多月前,治安管理還是這個安置區居民心頭的一塊石頭。在今年5月金鼓安置區人大代表聯絡點舉行的“代表溫馨夜談”活動中,社情民意聯絡員黃晉殿直言不諱:“安置區治安隱患較多,建議增設警務設施。” 這一呼聲,當即被參與夜談的人大代表們牢牢記住。
“代表溫馨夜談”并非簡單的座談。每次活動前,欽州市人大常委會欽州港區聯絡處都會提前確定主題,組織代表深入走訪,旨在剝開形式、聽見真聲。那場夜談,共收集到涉及交通安全、消防設施等方面的意見建議21條。經過現場核實與集中討論,建立警務室被確定為群眾反映最集中、需求最迫切的重點建議。
“群眾的需要就是代表履職的方向。”欽南區人大代表韋小紅的話道出了代表們的共識。收集民意只是起點,推動解決才是關鍵。夜談結束后,市人大常委會欽州港區聯絡處迅速行動,組織代表圍繞設立警務室開展專題調研,并將正式建議提交有關部門。
接下來的日子,人大代表們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安置區。他們反復勘察,為警務室尋找最科學的位置;他們與公安部門、金鼓安置區黨群服務中心深入研討建設規劃;他們再次坐下來,傾聽居民對警務室功能的具體想法。“不僅要建,更要建好”,成為代表們履職監督的明確標準。
代表的推動,激活了解決問題的“一盤棋”。公安部門將警務室建設列為重點工作;建設和交通運輸局開辟綠色通道,加速辦理用電接入;黨群服務中心則全力做好協調保障。在市人大常委會港區聯絡處的協調下,各部門協同發力,形成了解決問題的合力。人大代表全程參與、嚴格監督,確保了警務室的建設不偏離民意軌道。
“從項目選址到功能設置,人大代表都全程參與,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金鼓安置區警務室負責人、大欖坪派出所所長馬波感慨,“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生動體現。”
如今,警務室已扎根于安置區市場路口這一人流樞紐。它不僅是快速處置警情的“前沿哨”,也成了服務社區群眾的“連心橋”。“現在晚上回家,看到警務室的燈光就感到特別安心。”居民李女士的感受,代表了眾多住戶的心聲,“沒想到我們在夜談會上提的建議,這么快就實現了。”
從“夜談桌”上的民聲初啼,到警務室燈光的溫暖守望,金鼓安置區警務室的建成,完整演繹了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它用一束具體的燈光,映照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旺盛生機與顯著優勢,也預示著隨著“代表溫馨夜談”等機制的持續深化,更多民聲民意將在民主與法治的軌道上,轉化為可觀可感的民生成果。(唐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