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創新發展的基本邏輯,確立了科學普及在創新發展中的戰略地位。2024年12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將“國家把科普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動科普與科技創新緊密協同”納入法律條文。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科普事業發展的重要論述,緊扣兩翼協同發展,充分釋放面向創新發展的科普動能,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支撐。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在雙向賦能中相輔相成。科學普及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基礎性工作,通過培育創新文化、筑牢科技人才根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對加快科技創新進程發揮積極作用。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戰略支撐,通過創新理念的引領、創新成果與技術手段的生成,引領科普事業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強化兩翼協同,是在國家戰略指引下,推動二者深度滲透、動態平衡,構建科技創新—普及傳播—實踐應用—科技再創新的良性生態,為創新發展的提質增效提供有力支撐。
兩翼協同的頂層設計持續完善。政策引導是兩翼協同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及新修訂的科普法等一系列政策法律,系統建構并不斷強化兩翼協同發展的制度體系。同時,這些政策與新修訂的科學技術進步法、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等科普相關要求形成銜接,實現兩翼協同在頂層設計上的貫通。從“科研與科普相結合”的提出,到確立“兩翼同等重要”的戰略定位,再到法治化保障下的“兩翼緊密協同”,實現了從科技項目科普化向科技設施、人才、成果等多要素遞進式協同的轉變,體現了國家層面推動兩翼協同的頂層設計逐步完善。
兩翼協同的主體日益多元。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和機制設計,持續優化協同發展格局。以往參與兩翼協同的主體以科技場館、科研機構、高校及科技工作者等為主,如今已拓展為科技企業、媒體以及廣大公眾等共同融入的新體系。科技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通過打造沉浸式產學研科普場館、開放科研設施等方式,拉近了科技與公眾的距離;新媒體平臺成為前沿科技傳播的重要渠道,顯著提升了科普的覆蓋面和滲透力。這種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的協同生態,持續夯實兩翼協同實踐,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匯聚廣泛的社會力量。
兩翼協同的內容不斷拓展。科普內容作為科普工作的核心要素,直接關系到科學知識的普及質量與公眾科學素養的提升。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成果在拓展人類認知邊界的同時,也為科普注入新素材、新話題與新視角。創新成果的普及成為科普工作的“前沿”方向,也增強了科技創新的社會感知力和影響力。如在科普暢銷書的前沿內容變遷中,元宇宙、芯片技術、新質生產力、ChatGPT及DeepSeek等熱點科技廣泛傳播,反映出公眾對科技進展的高度關注,也凸顯了科普與科技創新之間的互動與協同。
也要認識到,兩翼協同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需要加強和完善。制度落實尚不完善,科普工作尚未充分融入科技項目、人才及成果評價體系,科技資源科普化不足。前沿科普供給滯后,科普內容更新速度跟不上科技迭代步伐,公眾與前沿科技之間存在認知差距。復合型科普人才短缺,一些科研人員缺乏科普轉化能力,一些科普人員對前沿科技理解有限,專業性與通俗性難以有效統一,制約了高質量科普內容的持續產出與傳播效能。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將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從2050年提前到2035年,并對“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提出明確要求。這一重大戰略調整,凸顯出科技強國建設的緊迫性,也對兩翼協同效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解決兩翼協同存在的問題,需從三方面發力。
強化制度協同,完善科普激勵機制。落實科普法中面向科研院所、學校及企業等“建立有利于促進科普的評價標準和制度機制”的規定,健全相關配套政策的實施細則、評估標準及獎勵舉措,切實增強有關主體參與科普的內生動力。完善科普政策動態評估與優化機制,持續提升科普效能。
創新內容生產機制,推進形成大科普格局。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與民生關切,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發展格局,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前沿科普+專家團隊”創作與傳播模式,提升前沿科技科普化的時效性。同時,拓展科普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化路徑,激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設施建設與資源開發。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強化科普隊伍建設。科普兼具專業性、通俗性與跨學科融合的特點,因此在教育培養和科研實踐階段,應注重科學思維、科學通識與科學寫作能力訓練,強化科普能力建構的內在連貫性。加強理工科背景科普相關專業人才培養,促進科技與人文知識的融合。發揮科技領軍人才與團隊的科普示范帶動作用,提升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參與率。(王志芳 作者單位:中國科普研究所)
《人民日報》(2025年11月05日第13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