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
雙金園藝場內的氣象監測設備。藍思妤攝
“小朋友們,瞧這尖長細小的葉片,它便是佛甲草,到了秋天就會進入休眠階段……”日前,在江西省樟樹市“中藥氣象小鎮”,工作人員正在為前來研學的小學生講解中草藥。
為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由江西省氣象局和泰豪集團聯合打造的雙金園藝場“泰豪·中藥氣象小鎮”于今年5月1日正式落成,此乃全國首個“中藥氣象小鎮”。據介紹,雙金園藝場作為高標準建設中藥材規范化選育繁育基地,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7000畝,品種達100余種。
在氣象小鎮,十多套氣象監測設備覆蓋各個種植區域。雙金園藝場項目負責人胡小貓介紹道:“原來是靠天吃飯,沒有氣象數據,只能憑借經驗進行生產。如今氣象部門在園區布置了設備,使得我們在灌溉、施肥、晾曬等環節能夠精準操作,中藥材的產量與品質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氣象傳感器涵蓋植被、土壤、光照、輻射、二氧化碳、作物長勢等十幾種觀測要素,幫助園藝場更好地把握中藥材的生長周期。“氣象對中藥種植的影響是巨大的。”胡小貓說,氣象部門根據不同種類的中藥材生產種植需求,提供種植、施肥、灌溉、收獲等中藥材生長過程的科學化建議。借助每天反饋的氣象數據安排田間管理,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
“極端天氣對中醫藥材的破壞是巨大的,暴雨、暴雪等天氣可能就是一晚上的時間,但如果沒有提前采取遮蓋措施,就會造成損失。”雙金園藝場副廠長鄔海龍說,現在園藝廠有了氣象監測設備,真正做到“靶向”預警與精準服務,極大地減少了災害性天氣對中藥材種植的不良影響和經濟損失。
“泰豪·中藥氣象小鎮”項目的落地,不僅局限于傳統的中藥材種植,還進一步促進了農文旅融合發展。雙金園藝場大力發展“生態科技+旅游休閑”的模式,打造集生態農業、生態科技、娛樂休閑、度假養生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園區。
“我們開設了相關課程,對中藥材和氣象進行科普講解。”鄔海龍介紹道,游客來到這里,既能了解學習各類中藥材的知識,也能了解中藥生長過程中的氣候知識。
接下來,江西氣象部門將進一步深入挖掘中藥材種植和氣象的關系,探索氣候生態品牌價值轉換,加快形成氣象領域新質生產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