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一項群眾性象棋賽事已經連續舉辦80多屆,那就是楊浦區的“月躍杯”中國象棋個人賽。在這項每月舉辦、深受滬上象棋愛好者喜愛的口碑賽事中,總有楊浦區象棋協會副會長、同濟大學退休教師林松忙碌的身影。
![]()
胡榮華(右二)、單霞麗(右一)和王連云(右四)觀看林松比賽
林松是滬上象棋名手,象棋國家級裁判員。在同濟大學工作時,林松曾擔任上海市教工象棋協會副會長、同濟大學象棋協會會長。除了活躍于各類賽事外,林松還經常參與象棋比賽的執裁工作。有時,林松很想坐上棋桌,但因為比賽需要而選擇擔任裁判員,不過,他一樣能抓住機會與棋友交流。“我喜歡比賽中場休息時候的自由氛圍。”在林松看來,交流討論的過程,和上場排兵布陣一樣讓人沉浸其中,“象棋比賽應該歡迎愛好者們一起觀摩、討論,成為棋友切磋、交流和娛樂的平臺。”
![]()
不久前,為配合上海舉辦世界象棋錦標賽和上海杯象棋大師公開賽,“大師講棋”活動在嘉定圖書館舉辦,林松又忙著組織棋友前去觀摩。他說,專業棋手與愛好者之間的交流互動,是上海棋壇的保留節目。
問林松,象棋為何讓人如此著迷?他說:“象棋是我們國家數千年沉淀下來的優秀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源于棋盤上的萬千變化,更源于其中蘊含的豐富哲理。”近幾年,林松真切地感受到,象棋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更多支持,上海象棋運動的發展和推廣進入新的階段,“市、區、街道各級比賽資源豐富,輻射面廣,棋手、象棋愛好者交流深入。”
![]()
從同濟大學退休后,林松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象棋工作中,并受聘擔任楊浦區象棋協會副會長,“月躍杯”中國象棋個人賽正是在他與協會同仁的出謀劃策下,越辦越紅火,并走進上海棋院、源深體育中心等體育地標,讓這項群眾象棋比賽成為滬上棋界的品牌賽事。
林松還利用自己的資源聯系滬上高校,把“月躍杯”辦到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說到在復旦大學國家科技園舉辦的“月躍杯”總決賽,許多棋友都印象深刻。對此林松解釋:“為什么把比賽放到大學科技園去辦?因為我們不只是辦比賽,而是要把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象棋文化的內涵。”
今年7月,“月躍杯”迎來第80屆,賽事邀請函一經發出,市、區兩級象棋協會積極響應,近100名棋手踴躍報名,整體水平創歷屆之最。林松特別欣慰,上海市象棋協會秘書長歐陽琦琳也來現場給“月躍杯”助陣,充分肯定賽事為象棋在基層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
2025年7月26日,第80屆“月躍杯”中國象棋個人賽開賽
象棋人才的發掘和成長,離不開基層賽事的厚實土壤。讓林松驕傲的是,如今上海象棋隊的年輕大師張佳雯、宇詩琪、顧博文、袁瑋浩等,都是從“月躍杯”等比賽中“摸爬滾打”過來的。像張佳雯小時候就是“月躍杯”的常客,不僅參加,而且一直堅持到月底的總決賽。在林松的印象中,剛開始小佳雯常常輸棋,但孩子有股韌勁,而且學習能力強,“下完了,一些參賽的棋手幫她拆棋,她就靜靜地坐在那里,仔細聆聽,并一直堅持下來。”
![]()
小棋手與老棋手在“月躍杯”上同臺競技
得益于區、街道等各級基層堅持辦賽,上海象棋借助寬口徑、深根系的培育模式,象棋人口繼續擴大,后備力量不斷涌現。這當中,離不開像林松這樣象棋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林松期待,今后上海象棋搭建更成體系的各級賽事和辦賽資源,尤其群眾性賽事能在經費、場地等方面獲得更多可持續的支持,助力象棋競技水平和文化氛圍不斷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