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訊(記者李娜 通訊員宋佳)近日,山東省煙臺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在工作中發現,家住芝罘區的劉女士正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隨后,反詐中心一邊讓轄區派出所聯系劉女士,一邊給劉女士的丈夫王先生打去電話。最終,在民警的及時勸阻下,劉女士避免了經濟損失。
詐騙分子到底是用何種詐騙手段讓劉女士深陷其中?原來,前不久,劉女士網購了一箱水果,結果寄來的是一張卡片,卡片上印有二維碼,旁邊寫著“掃碼提貨”。劉女士在掃描卡片上的二維碼之后下載了一款App,平臺客服讓劉女士填寫收貨地址,沒過兩天她就收到了之前購買的水果。
此時,客服再次聯系劉女士,告知她作為第一次下載App的新人,可以參與做廣告任務,打開相關宣傳頁面觀看并截圖給客服,這樣一單能賺三四元錢。
劉女士按照要求賺了幾百元之后,客服開始讓她向指定賬戶轉賬并承諾給予高額回報,這個時候劉女士拒絕了轉賬。
“客服見我不轉賬,就說因為我不履行合約違反規定讓公司損失了很多錢,要舉報我,還要把我納入征信黑名單。”劉女士說,聽到后果如此嚴重,她只能繼續做任務,并按照對方要求轉賬1020元。結果客服卻說劉女士操作失誤,還需要通過線下交8萬元現金進行修復,并給劉女士發來了一份“紅頭文件”,上面寫著如果劉女士不交錢彌補損失,商家會馬上起訴她,還會影響孩子今后報考公務員。
受到威脅后,劉女士不敢告訴家人,只能去銀行提取了8萬元現金。此時,反詐中心的民警及時發現了這一線索,通過劉女士的丈夫聯系到劉女士。
“多虧民警及時提醒、耐心勸說,否則我的錢現在已經到騙子手上了……”劉女士意識到被騙后,連連向民警表達感謝。
來源: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