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FIFPRO(國際足球運動員協會)官方公布了男足年度最佳陣容以及投票細節,前三入選最終的陣容,分別是亞馬爾、登貝萊和姆巴佩。亞馬爾有50%的支持率,登貝萊有48%的支持率,姆巴佩有31%的支持率。梅西進前四,排名第四,支持率18%,接下來是16%的C羅,然后是拉菲尼亞、薩拉赫、哈蘭德、維尼修斯、凱恩。
特別值得玩味的是C羅在這個榜單上的位置。在遠離歐洲主流聯賽后,他的競技水平已明顯下滑,卻依然能高居前鋒第五位,甚至超過了哈蘭德等當打之年的頂級射手。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部分投票者究竟是基于實際表現,還是在對一個日漸遙遠的傳奇形象進行慣性崇拜?
哈里·凱恩,這位在拜仁慕尼黑保持穩定進球率的頂級中鋒,竟以7%的得票率在前鋒中墊底,而遠在沙特聯賽連虐菜都搞不懂的C羅卻獲得了16%的選票。這個結果不僅讓專業評論員搖頭,更引發了一個根本性質疑:當職業球員的投票出現如此明顯的認知偏差時,我們是否該重新審視“同行評選必然專業”的神話?
這并非孤例。在籃球領域,NBA以前的MVP也是由球員投票,最終季后賽沒進的賈巴爾獲獎了。現在是媒體和教練投票一些籃球選項,有球迷呼吁讓球員投票,這屬于是亂來了。球員們往往被個人偏好、媒體聲量甚至隊友關系所影響,而非純粹基于賽場表現。足球領域的這次投票再次證明,職業球員雖然精通踢球,卻未必擅長評價——他們與普通球迷一樣,會被名氣、過往印象和營銷活動所左右。
當投票結果與賽場現實出現如此巨大的鴻溝時,我們需要勇氣承認:任何單一的評選機制都存在局限。無論是記者、教練還是球員投票,都只是拼圖的一部分。真正的偉大,從來不需要某個特定獎項的加持——它在每一場九十分鐘的比賽里,在每一個無可爭議的表現中,早已不言自明。而C羅依然能高居榜單前列的事實,恰恰成為這個系統最生動的諷刺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