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地區的確很好,尤其是近些年資源不斷得到開發以后,遠東簡直成了香餑餑。目前中國進口的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遠東地區。相當于人家就地取材,直接還錢,這還不夠爽歪歪嗎?
除了石油、天然氣資源比較豐富以外,遠東地區還有茂密的森林,各種礦藏。也難怪蘇聯會將不少研究所直接設立在遠東地區,畢竟從原料開發到加工生產會更加便捷。
事情還沒完,遠東地區,還有大量的黑土地。這是很多人沒想到的。其實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中國的東北平原是連成一片的。只是被人為地分成了2個不同的國家而已。
東北有三江平原、遼河平原、松嫩平原,其實外東北也有外三江平原、興凱湖南岸平原、結雅河平原等。據統計,目前外東北的黑土地糧食產量,雖然一年只有一季,但也足夠養活整個西伯利亞3000萬人口。如果充分開發,有專家預測這里的糧食產量,足以養活整個俄羅斯的人。
所以說,這無疑是一塊寶地,但目前卻沒有多少俄羅斯人愿意在這里定居。而且俄羅斯也不愿意在這里投入大量的資金搞建設。如此惡性循環下去,遠東走向荒涼也只是時間問題。
![]()
遠東對俄羅斯來說,錦上添花的作用更大
俄羅斯原本是一個純粹的東歐國家,從15世紀開始,不斷向東擴張,在征服了100多個民族以后,這才一路打到了遠東地區。
不過他們也不是一下就占領了外東北這片寶地,而是先和清朝在1689年簽署了《尼布楚條約》,占據了外興安嶺以北的大片遠東地區。
扎根在遠東以后,他們在1847年到1858年,趁著清朝衰敗之際,不斷向外東北地區派遣探險隊。
到了1858年,趁著英法聯軍入侵的機會,直接出手逼著黑龍江將軍奕山簽署了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這份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以大規模割讓領土為核心的條約。足足割讓了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另外40萬平方公里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當時也被沙俄劃為了中俄共管區。1860年,這片中俄共管區也徹底被沙俄所侵占,自此外東北100多萬平方公里,便整合到了俄國遠東境內。
為了發展好遠東,沙皇也是傷透了腦筋。不僅要通過出臺一系列移民政策,把大量俄國人送到外東北來,而且還要在這里建設城市,駐扎軍隊,發展經濟。
這些事情搞了很長時間,期間當地的中國人,以及從清朝跑到這里的中國勞工,成了建設沙俄遠東地區的主力大軍。他們干著最苦最累的活,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但是所得到的回報卻少得可憐。
等到一切都建設好了以后,沙俄卻不管這里了。為什么?因為他們忙著在歐洲爭霸,根本不可能把多余的資金用來支持這里的發展。
同樣的情況在蘇聯也差不多,蘇聯的確給遠東注入了不少資金,也建立了不少企業、大學、研究所,但蘇聯同樣沒有把這里發展起來。因為投入的資源是相對的,雖然相對于沙俄時期,蘇聯對遠東加大了投資,可相對于蘇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的投資,遠東地區就啥也不是了。
所以說,遠東對俄國來說,始終都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有了自然更好,沒有似乎也沒太大關系。既然如此,又何必對這里加大投資力度呢?
![]()
遠東很重要,但對無暇爭霸的俄羅斯來說并不重要
沙俄時期,遠東成了沙俄南下入侵中國的根據地。1900年17萬俄軍兵分7路進軍東北,其中大部分兵力,都是從遠東地區出發的。
1905年日俄戰爭后,沙俄戰敗了,雖然暫時撤出了主力大軍,但依舊牢牢掌控著東北的中東鐵路主干線,隨時尋找機會再次從遠東地區南下。
而且,遠東與朝鮮半島,也只有一水之隔,就隔著一道圖門將水域。所以沙俄當年想要染指朝鮮半島,遠東也是重要的策源地。
由此可見,遠東在沙俄手里,那就是南下入侵的重要根據地,戰略意義非凡。
到了蘇聯時期,遠東地區的地位同樣非常高,他們在這里打造了太平洋艦隊,有了核武器以后,這里又成了戰略核武器的重點布置區域。
二戰后,無論是經略旅順,還是掌控中東鐵路,遠東地區都是蘇聯重要的策源地。哪怕是威懾日韓,與老美在太平洋爭霸,遠東地區的庫頁島都可以被稱之為永不沉沒的航母。
![]()
由此可見,遠東地區在沙俄、蘇聯這種爭霸強國的時代,戰略意義的確非凡。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已經和當年的沙俄、蘇聯完全不一樣了。
蘇聯解體后的10年左右,俄羅斯采取休克療法,國內財富被寡頭們幾乎瓜分光了。千禧年以后,俄羅斯趕上了一波石油的好行情,再加上對舊有寡頭的打擊,這才讓俄羅斯體面了一點。
但是,他們那種體制,是無法解決寡頭問題的。要想維護統治,就必須要有一幫忠心耿耿的人跟著你,那么人家憑什么跟著你呢?所以說,舊寡頭被打垮了,新寡頭又崛起了,他們又開始瘋狂地瓜分國有資產。
在經濟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的情況下,俄羅斯只能寄希望于開疆拓土解決問題。對付絕對的外人,他們是沒有太大把握的。因為周圍遍布老美的基地,比如說日韓,他們是不敢輕易下手的。但是對類似烏克蘭、格魯吉亞、摩爾多瓦這類還沒有融入西方的前蘇聯小弟,那還不是手拿把攥的事情嗎?
所以俄羅斯靠著欺負周圍的昔日小弟,表面上依舊苦苦維持著昔日霸主的顏面。實際上,這純粹是外不強且中干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留著遠東能干啥?啥用處都沒有。
![]()
遠東只有在東方人手里,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俄羅斯為什么發展不好遠東?原因很簡單,因為遠東太遠了。俄羅斯人原本是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他們的大本營始終在莫斯科一帶。
莫斯科距離海參崴,直線距離有6400公里遠,走鐵路的話,差不多有9288公里。這是什么概念呢?從中國最東部到最西部,直線距離只有5000公里左右。
如果通過火車運輸,在莫斯科上車,需要7天7夜才能抵達海參崴。即便是坐直達的飛機,最快也需要8個多小時。至于自駕,那就自求多福吧,未必就能順利抵達終點,因為沿途需要經過荒涼遼闊且寒冷的西伯利亞。
俄羅斯的經濟重心,始終都放在了莫斯科、圣彼得堡這兩個地方,這就導致經濟重心所在地,距離遠東地區太過遙遠,根本不可能輻射到當地。
但是,遠東距離哪里比較近?當然是東方。遠東對于莫斯科當然遠,但是對于北京來說,就沒那么遠了。海參崴到北京的距離,和哈爾濱到北京的距離,其實差不了多少。
因此,遠東要想搞起來,其實真的只能在東方人手里。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距離太近了。
過去清朝搞不起來,那是因為處于落后的封建農耕時代,現在科技發展起來了,經濟也在高速運行當中,東方是完全有能力把遠東搞起來的。
而且,對于東方來說,得到了遠東可不僅僅錦上添花的事情,那是如虎添翼的大好事。至少東方可以無障礙地進入日本海以及太平洋。
![]()
放棄遠東,也就放棄了亞太爭霸
俄羅斯是不可能輕易放棄遠東的,畢竟發動戰爭的初衷,是為了開疆拓土,而不是為了放棄土地。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俄羅斯才有可能放棄土地呢?其實歷史上有參考的。
沙俄時代,在1856年輸掉了克里米亞戰爭后,沙俄就曾經把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所以前提條件之一是輸掉戰爭。但是賣掉阿拉斯加的并不是發動這場戰爭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而是他的繼任者亞歷山大二世,所以這就是第二個條件。
蘇聯時代,同樣不會輕易放棄土地,但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的時候,俄國還是放棄了5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什么?
同樣需要具備2個條件,第一,經濟搞不下去了,帶不動這幫小弟們玩了。第二,話事人得換人,要不誰愿意背負這口歷史大鍋呢?
放棄遠東以后,俄國就等于是徹底放棄了在亞太爭霸。其實對現階段的俄國來說,未必就是什么壞事。實力不夠,就甩掉包袱,龜縮起來,好好發展,還想著靠極有可能過期的核武器和一億多代價搞爭霸?做什么春秋大夢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