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里士多德早就看透了,想說服一個人,你得有三樣東西:
人格,情感,邏輯。
大部分人,都栽在了最后那個“邏輯”上。
不信你想,你跟人辯論,擺事實列數據,把對方說得啞口無言。結果人家嘴上不說了,心里更恨你了。
這是贏了道理,輸了人心。這樣的溝通效果不好。真正的高手,他是這樣做的,用“邏輯”搭骨架,然后再把感受加進來。
![]()
01
先講感受,把對方拉到你“這邊”來。
我們先回憶一下,那些最能打動人的演講,沒有一個是上來就講大道理的。
都是先給你講個故事。
比如我一哥們兒,是公司新提拔的主管。第一次開部門會,要宣布一個不受歡迎的新規:以后所有人都要寫日報。
他要是上來就說:“為了提高效率,公司決定,從今天起,大家都要寫日報……”
你信不信,底下的人心里已經開始罵娘了。
他怎么干的呢?
他先講了個“感受”。他說:“兄弟們,我知道,一聽寫日報,大家心里肯定都別扭。說實話,我自己也煩。我剛工作那會兒,最討厭的就是寫日報,覺得這樣做就是浪費時間。”
他先用這一句話,把自己從一個“管理者”,變成了跟所有員工站在一起的“吐槽者”。他先接住了你的“情緒”,承認了“我懂你們的不爽”。
這時候大家心里能舒服點,不會把他當成了對立面,工作好開展一些。
![]()
02
再上邏輯,給他一個“不得不”的理由。
當對方的情緒,被你安撫好了,你再上“邏輯”,他才聽得進去。
我那哥們兒,吐槽完日報之后,話鋒一轉。
他說:“但是,后來我吃了大虧。有一次我辛辛苦苦跟了半年的項目,最后被別人給搶了功。老板問我,你都干了什么?我腦子一片空白,說不出來。我就看著那個孫子,拿著他那份寫得漂漂亮亮的周報,在老板面前邀功。那一刻我就后悔了,寫日報這件事,換個角度是我們保護自己的工具。”
他沒有說這是公司的規定,你們必須執行。他給的是一個“邏輯”,一個從“我的慘痛經歷”推導出來的,“我是為你們好”的邏輯。
他還在講故事,但這個故事里,已經埋好了“邏輯”的鉤子。這個鉤子,鉤的是每個員工自己的“切身利益”。
這時候大家聽的,就不是一個冷冰冰的“規定”,而是一個熱乎乎的“忠告”。
![]()
03
最后,升華到“我們”,給他一個共同的“夢想”。
光有感受和邏輯,還不夠。那只能讓他“接受”。
你想讓他“擁護”,你得給他畫個餅,讓他覺得跟你一起干有奔頭。
那哥們兒最后是怎么收尾的?
他說:“所以,這個日報,我希望它不是我們的負擔。我們把每天踩過的坑,啃下的硬骨頭,都記下來。一個月后,我們復盤,看看我們這個團隊到底有多牛。半年后,我拿著這份沉甸甸的‘戰功簿’,給大伙找老板要獎金,要升職,我也才有底氣。大家說,對不對?”
你看啊他把“寫日報”這件破事,從一個“不得不干的苦差事”,升華成了一個“我們一起去打怪升級、搶裝備”的熱血故事。
他把“你”和“我”,變成了“我們”。
他給了一個共同的“身份”和“夢想”。這時候大家想的,就不是怎么糊弄這個日報了,而是怎么把它寫好,好為年底的獎金多添一些業績。
![]()
溝通的本質不是“說服”,是“共情”。
先用“感受”,建立情感的“鏈接”;
再用“邏輯”,提供行動的“理由”;
最后用“我們”,構建價值的“共同體”。
這個模型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寫方案,做演講,甚至跟你老婆吵架。
當你學會了用別人的心去思考,用自己的嘴說話時,你就掌握了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