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賈府在盛極而衰之際,又來了一輪“回光返照”,竟在榮國府政老爺壽誕之日(元春之政,崇禎之政),發生了一件非常之喜,即賈元春被封賢德妃(賢德,是作者評崇禎)。
![]()
而后便有了賈府的第一次接駕(登基為皇),賈妃鳳體(著黃袍,是龍)光臨省親別墅,署名“大觀園”,期間點戲,第一出便是《豪宴》,脂批透露:《一捧雪》故事,即是賈家之敗,世人卻渾然不知其中深意。
盛筵必散
何為《豪宴》?正是“盛筵必散”四字讖語!俗語說的“無百年的筵席”,又云“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
秦可卿:“若目今以為榮華不絕,不思后日,終非長策。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此時若不早為后慮,臨期只恐后悔無益了。”
眾所周知,賈寶玉是個“喜聚不喜散”的人物,偏偏被趙姨娘即馬道婆(大順政權,家患,馬賊李自成)坑害,昏迷了過去,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來救人,偏生道破塵世之殘酷!
“可嘆你今日這番經歷:粉漬脂痕污寶光,綺櫳晝夜困鴛鴦。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
《紅樓夢》賈寶玉昏迷(已死,改朝換代),怡紅院眾丫環忙亂了許久,后來,寶二爺康復(是甄寶玉,南明),紅玉(朱明之玉)卻沒有得到好處,小丫環為她鳴不平。
![]()
紅玉道:“也不犯著氣他們。俗語說的好,‘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
《紅樓夢》司棋私自和潘又安約會,被鴛鴦撞見,求鴛鴦為她遮掩,鴛鴦答應后,司棋感恩戴德,說出一番話,與兩個玉兒初見之語相類,正所謂:“桃紅又是一年春”,司棋的大紅情書,對應“桃花社”。
司棋一把拉住,哭道:“我的姐姐,咱們從小兒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待,我也不敢待慢了你。如今我雖一著走錯,你若果然不告訴一個人,你就是我的親娘一樣。從此后我活一日是你給我一日,我的病好之后,把你立個長生牌位,我天天焚香禮拜,保佑你一生福壽雙全。我若死了時,變驢變狗報答你。再俗語說:‘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再過三二年,咱們都是要離這里的。俗語又說:‘浮萍尚有相逢日,人豈全無見面時。’倘或日后咱們遇見了,那時我又怎么報你的德行。”
豪宴散了
《紅樓夢》賈府過正月半,也就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王熙鳳講了幾個笑話,對應的是甄英蓮的判詞:“好逢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是寫甄家被抄家(南明滅亡,朱明朝代徹底結束)。
![]()
鳳姐兒想了一想,笑道:“一家子也是過正月半,合家賞燈吃酒,真真的熱鬧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婦、孫子媳婦、重孫子媳婦、親孫子、侄孫子、重孫子、灰孫子、滴滴搭搭的孫子、孫女兒、外孫女兒、姨表孫女兒、姑表孫女兒,……噯喲喲,真好熱鬧!底下就團團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
看官聽說,王熙鳳正言厲色地說了這么一個冰涼無味的笑話,究竟編派的是哪一個?作者特意讓賈母追問“底下怎么樣?”是提醒讀者“豪宴散了!”編派的正是榮國府眾人!作者特意安排史湘云看了王熙鳳半日,是著眼“史”字!“史湘云”是“史云漢香(宗祠)”之意,“史太君”應《阿房宮賦》中秦家秦可卿。
鳳姐兒笑道:“再說一個過正月半的。幾個人抬著個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萬的人跟著瞧去。有一個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著拿香點著了。只聽‘噗哧’一聲,眾人哄然一笑都散了。這抬炮仗的人抱怨賣炮仗的捍的不結實,沒等放就散了。”
為啥這抬炮仗的人沒聽見響?原來這是個聾 子(龍子),對應林之孝夫妻天聾地啞,以及“智通寺”既聾又啞的僧人。炮仗之事,細品賈元春的判詞,可知寫第一春末世。
![]()
(眾人)又想著先前那一個沒完的,問他:“先一個怎么樣?也該說完。”鳳姐兒將桌子一拍,說道:“好啰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節也完了,我看著人忙著收東西還鬧不清,那里還知道底下的事了。”眾人聽說,復又笑將起來。鳳姐兒笑道:“外頭已經四更,依我說,老祖宗也乏了,咱們也該‘聾 子放炮仗──散了’罷。”
元宵節賈府家宴散了,是寫香菱故事,“節也完了”,是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兩個神仙所謂通靈寶玉(傳國玉璽)之塵世三劫。榮國府老祖宗當了聾 子,賈府散了,其中悲涼可知。
寶玉撕扇子
前文括號里的注釋,想來很多人看得一頭霧水,那么,諸位看官,看完了下文,重新再回去看括號內文章。
撕扇子的人除了晴雯,還有賈寶玉。晴雯撕扇子,是兩回故事,與襲人吵架,亦是撕扇子,襲人出生于桃花節,隱喻《桃花扇》,代表東林黨與清流,只有如此,賈寶玉這一段與花襲人針鋒相對,怒罵文臣武將,方能理出頭緒來!
![]()
寶玉道:“那武將不過仗血氣之勇,疏謀少略,他自己無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兩句書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談亂勸,只顧他邀忠烈之名,濁氣一涌,即時拚死,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還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義。”
《桃花扇》末尾,神仙痛罵男女主角,與賈寶玉這一段不知大義的笑罵,是相通的。“那朝廷是受命于天”,對應通靈寶玉之“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其實是秦始皇刻在傳國玉璽上的八個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仙壽恒昌”固然是“既壽永昌”,“受命于天”幾個字卻藏在賈寶玉撕扇子這一段話中,是作者避禍于清朝文字之難。作者以“莫失莫忘”對應榮國府“白骨如山忘姓氏”的結局,抄家本是亡國亡天下,故有“白骨如山”之說,這才是《豪宴》之“月滿則虧”故事的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