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法治報》10月25日02版報道
國慶疊加中秋的“雙節”假期,常德市武陵區某大型連鎖超市熱鬧非凡。超市門口廣場上,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節日氛圍撲面而來。
走進超市,剛出爐的烤面包散發著甜香,熟食區的鹵味飄著咸鮮,水果區的清香沁人心脾,夾雜著顧客的歡聲笑語,交織成一幅熱氣騰騰的民生畫卷,每一處都流淌著濃濃的“煙火氣”。
很難想象,幾個月前,這家被譽為“城市名片”的大型連鎖超市,因一塊地的歸屬問題與小區上千戶業主僵持不下,搬遷危機一觸即發。
![]()
三方在法院調解下握手言和
一塊公攤地引發17年“拉鋸戰”
“你們用了我們的地,必須給個說法!”2024年底,幾位業主手握房產證復印件,來到超市與負責人理論。
原來,該小區一期項目由商業區和住宅區組成。商業區-1至4層產權歸屬開發商,5層以上則為全體業主共有。2007年,超市與開發商簽訂租賃協議,承租部分區域經營。開發商承諾,超市可免費使用前坪廣場作為停車場。2008年,業主們意外發現,超市一直使用的前坪廣場、通道等區域,其實是全體業主的共有面積。
之后,業委會將超市告上法院索要賠償。2009年,法院判決超市賠償業主相應損失并清場,開發商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本以為糾紛就此落幕,誰料2024年底,業主們又發現前坪廣場多了個小型游樂場——超市把這塊地轉租了。2025年初,業委會再次起訴,要求超市停止占用、賠償經濟損失及利息。
超市表示:“游樂場只用了幾個月就撤離了,而且用地是開發商同意的,有事找他們。”
一邊是上千戶業主捍衛共有權利的堅定,一邊是大型超市的經營需求。這團“麻紗”,從2008年扯到2025年,越繞越緊。
府院聯動解開三方心結
![]()
法官到超市走訪調查
“這家超市曾是常德最紅火的大型連鎖商超,也是地方招商引資的亮眼名片。”收案后,常德市武陵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周昂看著案卷,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腦海里浮現出多年前,超市開業時人頭攢動的場景。
如今,電商崛起讓傳統超市沒了往日“高光”,但它依然是周邊居民買菜、囤貨的首選,超市日均客流量超萬人次、解決了近200個就業崗位。
“一紙判決或許能了斷糾紛,卻未必能解開民生難題。”周昂從事民事審判工作多年,深知法官不只是裁判者,更要做民生福祉、營商環境的守護者。
第二天一早,周昂就帶著法官助理宋蔚來到超市實地走訪。
“說實話,我們正在艱難轉型,真沒精力一直打官司。你們該怎么訴就怎么訴,該怎么判就怎么判。”看到法官上門,超市負責人走過來,聲音帶著疲憊,“我是總公司從湖北派來的,要是糾紛一直拖,總部可能就考慮閉店了。”
周昂看向超市里忙碌的收銀員、理貨員,心里暗下決心:“不能讓矛盾再升級,必須讓三方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問題。”
然而,首次調解一開始便火藥味十足。
“占了不能白占!補償金必須給!”業委會代表情緒激動。
“我們跟開發商簽的合同,這塊地免費使用,白紙黑字,合法合理!”超市方寸步不讓。
角落里,開發商代表沉默不語。大家不歡而散。
當晚,周昂辦公室的燈亮到深夜。他把案卷攤在桌上,重新梳理爭議點:“各方訴求不同,唯有‘背對背’溝通,逐個突破。”于是,他撥通了區商務局副局長的電話,“這次還得請你們幫忙,一起算兩本賬——超市的經濟賬,還有開發商的信譽賬。”
很快,“府院聯動”機制啟動,商務局工作人員帶著詳細的商業數據來到超市,逐條分析:“超市要是搬離,前期裝修投入、客戶流失、員工安置,這些損失至少幾百萬元。”之后,周昂又和商務局工作人員一起聯系上超市總部負責人,“如果真的閉店,企業形象受損,損失更大。再說,業主的共有面積,按法律規定確實該給補償。”
“業主委員會不是一個當事人,是千百個當事人,千百個問題,必須要尋求社區合力,梳理出統一意見。”另一方面,周昂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從民生實際出發,一條條解答業主的疑惑:“如果超市真的搬走,咱們小區業主買東西起碼要多走兩公里。新商家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入駐,這段時間前坪沒收益、閑置,最終受影響的還是業主。”
最后,周昂又約談開發商:“當初是你們的協議有疏漏,現在承擔部分補償,既能化解糾紛,也能減少對企業信譽的影響。”
接下來的4個月,在超市的會議室,在社區的調解室,周昂和團隊一輪一輪談,一趟一趟跑。最終,他們用真誠和耐心,讓僵持的局面出現了轉機。
司法溫度實現民生與營商雙贏
![]()
法官邀請三方代表開展座談
“法官說得在理,我們愿意賠償。”超市的態度率先轉變。
“其實我們也不想讓超市走,就是覺得權益被侵占了,心里不舒服。”業主代表道出了心聲。
開發商代表也表示:“我們確實有責任,愿意補充剩余的補償款。”
終于,三方在法院主持下達成和解。超市決定向業委會合理補償歷史土地占用金,開發商補充給付剩余補償款;開發商自愿放棄主張案涉土地前期收益,并承諾與業務委員會就土地后續經營收益分配進行友好協商。
至此,這起糾纏17年的糾紛畫上圓滿句號。
“這面錦旗,必須親手交給法官!”近日,超市經理捧著鮮紅的錦旗來到法院。他說:“超市的‘煙火氣’里,有法治的溫度!感謝法院讓我們能安心扎根常德,繼續守好大家的‘菜籃子’。”
在常德市政協委員施杰看來:“這起糾紛的圓滿解決,是一起從‘辦案’到‘辦事’,‘營商’到‘贏商’的法治實踐。承辦團隊沒有機械辦案,而是在法理框架內尋找利益最大公約數,用司法智慧與溫度,守護人間煙火,激活發展動能。”
如今,再走進這家超市,市民推著購物車穿梭在貨架間,收銀臺的“滴滴”聲與交談聲交織,那份熟悉的煙火氣,在法治的守護下,愈發濃郁。
近年來,常德市武陵區法院始終堅持靠前服務,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實質性化解涉企矛盾。通過建立法企聯系機制,主動提供法律咨詢,為企業搭建法治服務橋梁,引導企業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讓更多“煙火氣”在司法守護下綿延不息。
來源:湖南法治報
作者:曾雨田、蔣菲菲、范亞娉
編輯:夭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