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木餐桌:三餐四季的溫度載體2. 舊衣柜:藏著時光的木質抽屜3. 兒童學習椅:陪著孩子長大的 “小幫手”4. 布藝沙發:周末宅家的 “溫柔港灣”5. 藤編收納筐:陽臺角落的 “收納小能手”6. 折疊床:應對來客的 “臨時臥室”7. 復古梳妝臺:藏著媽媽心事的 “小天地”8. 金屬書架:裝滿故事的 “知識角落”9. 廚房櫥柜:承載煙火氣的 “美食搭檔”10. 陽臺吊椅:傍晚時光的 “放松小窩”
![]()
我家的實木餐桌是五年前在舊貨市場淘的,那天雨剛停,市場地面還沾著泥點,我和老公在一堆舊家具里一眼看中了它 —— 桌面是溫潤的胡桃木色,四條腿敦實,就是邊角有點磕碰。老板說這是老木匠手工做的,用料實在,我們砍了砍價,花三百塊錢把它搬回了家。剛到家時,孩子才三歲,總喜歡圍著餐桌跑,有次拿著瓷勺學吃飯,沒抓穩,勺子 “當啷” 一聲砸在桌面上,劃出兩道淺褐色的劃痕。我當時還心疼,老公卻笑著說:“這樣才像咱家的桌子,有記號了。”
后來這張桌子就成了家里最熱鬧的地方。每天早上,我會在桌角擺上孩子的小熊餐盤,裝著熱乎的豆漿和蒸餃,他總把下巴擱在桌沿上,含著勺子問:“媽媽,今天能吃巧克力包子嗎?” 到了晚上,燈光透過燈罩落在木紋上,老公會把手機放在桌邊,邊看新聞邊等飯菜,我端上炒好的青菜時,他總會伸手捏一筷子,說 “真香”。去年冬天,餐桌腿突然松了,老公找了扳手來修,擰螺絲時不小心蹭掉一小塊漆,露出里面淺黃的木頭。他特意跑去五金店,挑了半天找到相近顏色的漆,蹲在地上補了好久,最后還得意地說:“你看,跟原來一樣吧?” 現在那處補漆的地方,比周圍顏色略深一點,每次擦桌子時看到,都覺得格外親切。
過年的時候,家里來了親戚,我們把餐桌往中間挪了挪,圍坐了八個人。表哥家的小孩拿著蠟筆,在桌角畫了個歪歪扭扭的小太陽,我剛想制止,表姐就說:“沒事,以后這桌子又多了個念想。” 現在每次擦桌子,看到那道劃痕和小太陽,就想起這些年一家人圍著餐桌的點點滴滴,連木頭的紋路里,都好像藏著三餐四季的溫度。
![]()
奶奶留下的舊衣柜立在臥室角落,深棕色的木質表面被歲月磨得發亮,柜門上的銅把手已經氧化成了暗綠色,每次拉開都會發出 “吱呀” 的聲響。衣柜分上下兩層,上層的掛桿是黃銅做的,上面掛著我和老公的外套,冬天的羽絨服、夏天的薄外套,擠在一起卻不顯得亂;下層有三個抽屜,每個抽屜都裝著不同的回憶。
第一個抽屜放內衣襪子,里面還墊著奶奶織的白色棉線布,布面上有細小的花紋,是奶奶年輕時學刺繡練手的作品。每次拉開這個抽屜,都能聞到淡淡的樟腦丸味混著木頭香,像是奶奶還在身邊收拾東西。第二個抽屜裝著孩子的小毛衣,有藍色的、黃色的,都是我媽織的,領口處還留著孩子小時候吐奶奶痕跡,洗了很多次都沒完全洗掉。有次孩子翻抽屜,找出一件藍色的小毛衣,舉著問我:“媽媽,這是給我的嗎?怎么這么小呀?” 我笑著說:“這是你小時候穿的,那時候你才這么一點點大。” 邊說邊用手比劃著,孩子聽得眼睛都亮了。
第三個抽屜最特別,里面塞滿了舊照片和奶奶織的圍巾。有奶奶年輕時的黑白照片,她穿著旗袍,梳著齊耳短發,笑得特別溫柔;還有我小時候和奶奶合影,我坐在奶奶腿上,手里拿著一塊糖,嘴角還沾著糖渣。奶奶織的圍巾是棗紅色的,毛線有點粗,卻特別暖和,我每年冬天都會拿出來戴,圍在脖子上,就像奶奶手輕輕抱著我。有次整理抽屜,不小心把一張照片掉在地上,照片背面寫著 “1998 年冬”,那是奶奶帶我去公園拍的,現在每次看到這張照片,都能想起那天奶奶牽著我的手,在雪地里走的樣子,腳步聲 “咯吱咯吱” 的,特別好聽。
![]()
孩子的學習椅是他上幼兒園大班時買的,當時特意選了可調節高度的款式,淺藍色的椅身,靠背有個小小的腰枕,我還找了塊碎花布,給腰枕縫了個套子。剛買回來時,孩子才到椅子扶手那么高,坐上去腳還夠不著地,我把椅子高度調低,又在腳邊放了個小凳子,他卻不樂意,非要自己踩著椅子腿爬上去,每次都弄得滿頭大汗,還得意地說:“我自己能上去!”
后來孩子上了小學,學習椅也跟著 “長高” 了。我記得第一次給他調高度時,他站在旁邊,踮著腳看著我擰螺絲,嘴里還念叨著:“媽媽,再調高一點,再高一點!” 調完后,他坐上去,腳穩穩地踩在地上,興奮地說:“太好了,現在我能看到書桌上面的書了!” 每天放學回家,孩子都會自己把椅子搬到書桌前,坐好后把背挺得直直的,還會把雙手放在桌子上,像個小大人一樣。有時候寫作業累了,他會靠在腰枕上,說:“這個小枕頭真舒服,就像媽媽手托著我的后背。”
有次孩子用水筆在紙上畫畫,不小心把筆蹭到了椅套上,藍色的顏料在碎花布上留下了一道印子。他趕緊拿濕抹布擦,擦半天也沒擦掉,急得快哭了,說:“媽媽,椅子臟了,它會不會不開心呀?” 我趕緊安慰他:“沒事,咱們換個新椅套就好了。” 后來我重新找了塊淺藍色的布,縫了個新椅套,孩子每次用的時候都格外小心,寫完作業還會用干布把椅子擦一遍,說要保護好他的 “小幫手”。現在孩子上三年級了,椅子又調高了兩次,椅套也換了三個,每次看到這把椅子,就想起孩子一點點長大的樣子,它就像個沉默的朋友,陪著孩子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寫作業的傍晚。
![]()
客廳的布藝沙發是淺灰色的,買的時候我和老公糾結了好久,他想選深色的,說耐臟,我卻覺得淺灰色更亮堂,最后還是聽了我的。沙發是 L 型的,左邊能坐三個人,右邊能坐兩個人,面料是可拆洗的,當時賣家說這種面料好打理,臟了拆下來洗就行,我才下定決心買的。
每個周末的下午,沙發就成了我們家的 “聚集地”。我喜歡窩在左邊的角落,蓋著薄毯子看劇,毯子是我媽織的,米白色的毛線,上面有簡單的條紋;老公會靠在右邊的扶手上看報紙,有時候看著看著就會打盹,頭歪在靠墊上,呼嚕聲輕輕的;孩子最喜歡趴在中間的座位上,把沙發當成蹦床跳,有時候還會把他的玩具恐龍放在沙發上,說要跟恐龍一起 “探險”。有次孩子跳得太用力,不小心把靠墊弄掉了,他趕緊撿起來,拍了拍上面的灰,說:“靠墊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上個月我泡了杯咖啡,放在沙發旁邊的小茶幾上,轉身去拿零食時,不小心把咖啡碰倒了,褐色的咖啡灑在沙發上,我慌慌張張地找紙巾擦,卻越擦越臟。老公回來后,說:“別急,咱們把沙發套拆下來洗。” 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沙發套放進洗衣機,加了點彩漂劑,洗出來后,咖啡漬居然不見了,沙發套跟新的一樣。現在沙發上總放著兩個抱枕,一個是孩子用不織布繡的歪歪扭扭的小熊,眼睛一個大一個小;一個是我織的毛線團抱枕,顏色有點雜,卻是我織了半個月的成果。每次朋友來做客,一進門就會說:“你家沙發看著就暖和,我能坐會兒嗎?” 然后大家擠在沙發上,聊天說笑,感覺特別舒服。
![]()
陽臺的洗衣機旁放著兩個藤編收納筐,是去年逛城郊集市時買的。那天我和孩子在集市上逛,看到一個老奶奶坐在路邊,面前擺著好幾個藤編筐,淺棕色的藤條編得很密實,還帶著自然的藤香。孩子拉著我的手說:“媽媽,這個筐子好漂亮,我們買兩個吧。” 我問老奶奶多少錢,她說三十塊錢一個,還說這些筐子都是她自己編的,每天編一點,編了一個月才編好這幾個。我聽了特別感動,就買了兩個,一個給孩子裝玩具,一個放在陽臺裝東西。
后來我發現陽臺的洗衣機旁總亂糟糟的,洗衣液、柔順劑、洗衣刷堆在一起,就把其中一個藤編筐放在那里,專門裝清潔用品,把洗衣液放在左邊,柔順劑放在右邊,洗衣刷靠在筐邊,一下子就整齊了。另一個筐子本來給孩子裝玩具,可他總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我就把這個筐子也搬到陽臺,專門放臟衣服,每天換下來的衣服放進筐里,攢夠了就一起洗。每次曬完衣服,我會把疊好的衣物暫時放進裝臟衣服的筐子里,等有空再拿回臥室,這樣陽臺也不會顯得亂。
下雨天的時候,陽臺有點潮,藤筐會吸點潮氣,摸起來涼涼的,還帶著淡淡的霉味。天一放晴,我就會把藤筐搬到陽臺中間曬太陽,陽光照在藤條上,暖暖的,霉味慢慢散了,藤香反而更明顯了。孩子有時候會跟著我一起曬筐子,他會用小手摸藤條,說:“媽媽,藤條摸起來癢癢的。” 有次他把他的玩具小汽車放進筐子里,說要給小汽車 “找個新家”,現在那個筐子里,偶爾還會混進一兩輛小玩具車,每次洗衣服前,我都要先把玩具車找出來,不然就會被放進洗衣機里。這些藤編筐雖然普通,卻把陽臺收拾得整整齊齊,還帶著自然的氣息,每次看到它們,就想起集市上那個編筐的老奶奶,還有和孩子一起逛集市的快樂時光。
![]()
家里的折疊床是結婚后買的,當時考慮到偶爾會有親戚朋友來住,普通的沙發床不舒服,就選了這種可以折疊的單人床,銀色的金屬框架,床墊是薄款的海綿墊,平時收起來靠在陽臺的柜子旁邊,薄薄的一片,一點不占地方。
第一次用折疊床是爸爸和媽媽來住,他們從老家來城里看病,要住一個星期。老公提前把折疊床展開,鋪上新洗的床單和被子,床單是淺藍色的,上面有小雛菊的圖案,是我媽最喜歡的款式。我媽坐在床上試了試,說:“這床看著小,睡起來還挺舒服,比沙發床軟和多了。晚上我和媽媽躺在床上聊天月光從陽臺的窗戶照進來,落在床沿上,我媽給我講老家的事,說鄰居家的小貓生了崽,說村口的桃樹結了好多桃子,我聽著聽著,就像小時候跟媽媽睡在一張床上一樣,特別安心。
有天早上,我媽起床后,發現床底下掉了一枚她的銀戒指,是我爸年輕時給她買的,她一直戴在手上,不知道什么時候掉了。她特別著急,我和老公趕緊幫著找,最后在床腿旁邊找到了,戒指上還沾了點灰塵,我媽用紙巾擦擦,戴回手上,笑著說:“還好找到了,這可是爸的心意。” 客人走后,把床收起來的時候,總會發現床底下不小心落下的小物件,有時候是一枚發卡,有時候是一顆紐扣,還有一次是孩子的小橡皮。每次找到這些小物件,我都會把它們放進一個小盒子里,有時候打開盒子看看,就會想起客人來家里時的熱鬧場景,覺得這張折疊床雖然只是 “臨時臥室”,卻也藏著不少溫暖的回憶。
上個月我閨蜜來出差,住在我家,晚上她睡在折疊床上,說:“你家這床真舒服,我昨晚睡得特別香。” 早上起來,她還在床旁邊放了一束小雛菊,說謝謝我收留她,看著那束小雛菊和折疊床,我覺得心里暖暖的,這張小小的折疊床,不僅方便了客人,還讓我感受到了朋友之間的情誼。
![]()
我媽復古梳妝臺是外婆年輕時用的,算起來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梳妝臺是橢圓形的,桌面是深色的木頭,邊緣有點磨損,橢圓形的鏡子周圍有一圈銅邊,現在有些地方已經氧化發黑了,鏡子也有點模糊,卻透著一股復古的韻味。梳妝臺放在我媽臥室里,靠在窗戶旁邊,每天早上陽光會照在梳妝臺上,把桌面曬得暖暖的。
梳妝臺上總擺著幾樣簡單的東西:一瓶護手霜,是我去年給她買的,薰衣草味的,她每天洗完手都會涂一點;一個舊梳子,梳齒有點松了,是她用了十幾年的,她說用習慣了,換了新的反而不舒服;還有一個裝著珍珠耳釘的小盒子,耳釘是我爸在他們結婚二十周年時送的,我媽平時不怎么戴,只有走親戚或者參加婚禮時才會拿出來戴。每天早上,我媽都會坐在梳妝臺前面,對著鏡子梳頭發,她的頭發已經有點白了,每次梳的時候,都會輕輕把白發挑出來,有時候會對著鏡子發呆,眼神有點恍惚。我問她在想什么,她說:“想起你外婆以前也是這樣坐在這兒梳頭發,那時候她的頭發烏黑烏黑的,梳得整整齊齊的,還會編個辮子。”
有次我幫我媽收拾梳妝臺,拉開鏡子下面的小抽屜,發現里面藏著一張老照片。照片已經有點泛黃了,是我媽年輕時和外婆的合影,我媽穿著粉色的連衣裙,扎著馬尾辮,外婆站在她旁邊,穿著藍色的上衣,手里拿著一把蒲扇。照片里的梳妝臺,跟現在這張一模一樣,鏡子旁邊也擺著一個小梳子。我拿著照片問我媽:“這張照片是什么時候拍的呀?” 我媽接過照片,摸了摸,說:“這是我十八歲那年拍的,當時你外婆說我長大了,帶我去鎮上的照相館拍的,還特意讓我坐在梳妝臺前拍,說這樣好看。” 說著,她的眼睛有點紅了,我知道她是想外婆了。
現在我媽還是每天早上坐在梳妝臺前梳頭發,有時候我會幫她梳,她會跟我講外婆的故事,講她年輕時的事,梳妝臺就像一個藏著心事的小天地,裝著我媽對外婆的思念,也裝著她一輩子的回憶。
![]()
書房的金屬書架是老公選的,銀灰色的架子,一共五層,每層都很結實,老公說這種金屬書架承重好,能放很多書。書架買回來后,老公和孩子一起組裝,孩子遞螺絲遞錯了,遞成了小釘子,老公笑著說:“孩子,這不是螺絲,是釘子,咱們用不了。” 孩子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又跑去拿螺絲,兩個人忙了一個下午,才把書架組裝好。
現在書架的最上層放著老公喜歡的歷史書,有《明朝那些事兒》《三國演義》,還有幾本厚厚的歷史詞典,老公每天晚上都會抽出一本書來看,有時候看到精彩的地方,還會跟我分享,說 “你知道嗎,明朝的時候還有這樣的事”。中間兩層是我的散文和小說,有林清玄的散文,有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還有幾本詩歌集,我喜歡在周末的上午,坐在書桌前,從書架上拿一本書,慢慢讀,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書上,感覺特別愜意。最下層是孩子的繪本和童話書,有《小豬佩奇》《奧特曼》,還有《安徒生童話》,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讓我從書架上拿一本繪本,給他講故事,有時候他還會自己翻著繪本,嘴里念念有詞,假裝自己在講故事。
有次書架上的書太多了,最上層的歷史書倒了下來,砸在中間層的散文書上,發出 “嘩啦” 一聲響。孩子正在書房里玩玩具,聽到聲音趕緊跑過來,說:“怎么了怎么了?書掉下來了嗎?” 他蹲在地上,一本本幫我們把書扶起來,還認真地說:“書寶寶會疼的,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不能讓它們掉下來。” 從那以后,每次放書,我們都會格外小心,把書擺得整整齊齊的,還會把重一點的書放在下層,輕一點的書放在上層,避免再讓書掉下來。
現在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了,每層都擺滿了,有時候還會在書之間放一些小擺件,比如孩子的玩具小恐龍、我的書簽。每次走進書房,看到這個裝滿書的金屬書架,就覺得特別安心,它就像一個 “知識角落”,裝著我們一家人的愛好,也裝著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
廚房的櫥柜是淺白色的,柜門的把手是銀色的,是我們剛裝修房子時買的,算起來已經用了快十年了。當時選櫥柜的時候,我特意選了淺白色,覺得廚房亮堂,做飯的時候心情也會好,把手選了銀色的,跟白色的柜門很搭,看起來干凈整潔。這些年用下來,櫥柜的柜門有些地方的漆已經掉了,露出里面的木板,尤其是靠近灶臺的那幾扇柜門,還沾著淡淡的油污,用清潔劑擦很多次,也沒完全擦掉,卻透著一股生活的煙火氣。
櫥柜的上層放著碗碟和杯子,有白色的瓷碗,有帶花紋的盤子,還有幾個玻璃杯,都是我平時慢慢攢下來的。每次做飯前,我會打開上層的柜門,拿出需要的碗碟,有時候碗碟疊得太高,拿的時候會不小心碰到,發出 “叮叮當當” 的聲音,老公聽到了就會說:“小心點,別把碗摔了。” 下層的抽屜里裝著鍋鏟、勺子這些廚具,有木柄的鍋鏟,有不銹鋼的勺子,還有一個小小的削皮刀,每次炒菜的時候,我會拉開抽屜,拿出鍋鏟,翻炒著鍋里的菜,香味慢慢飄出來,覺得特別幸福。
最右邊的柜子專門放米面油,大米放在一個白色的米缸里,面粉放在一個密封袋里,油放在透明的油壺里,每次做飯需要的時候,就打開柜子拿。有次我把醬油瓶不小心碰倒在櫥柜門上,醬油灑了出來,留下了一道深色的印子,我趕緊用濕抹布擦,擦半天也沒擦掉,心里有點懊惱。老公過來看到了,說:“沒事,這是廚房的勛章,證明咱們天天做飯,有煙火氣,要是櫥柜干干凈凈的,一點印子都沒有,反而不像廚房了。” 聽他這么一說,我心里好受多了,后來每次看到那道醬油印,就覺得這才是家該有的樣子,充滿了煙火氣。
每天早上,我會在櫥柜里拿出鍋,煎個雞蛋,烤片面包;晚上,我會在櫥柜里拿出碗,盛上做好的飯菜,端到餐桌上。這個淺白色的櫥柜,陪著我做了一頓又一頓飯,承載著家里的煙火氣,也承載著我們一家人的幸福。
![]()
陽臺的吊椅是去年生日時老公送我的,當時他神秘兮兮地說要給我一個驚喜,帶我去家具店,我一眼就看中了這個藤編的吊椅。吊椅的座椅是圓形的,藤條編得很密實,坐上去很舒服,下面掛著兩個小秋千一樣的腳踏,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掛鉤,可以掛杯子或者雜志,老公說:“你平時總說累,以后每天傍晚就坐在這兒放松放松,曬曬太陽,看看風景。”
吊椅安裝的時候,老公踩著梯子,把吊椅掛在陽臺的天花板上,孩子在下面扶著梯子,說:“爸爸小心點,別摔下來了。” 老公笑著說:“放心吧,爸爸沒事。” 安裝好后,我坐上去試了試,晃悠著腳,感覺特別舒服,孩子也想坐,我就把他抱在懷里,兩個人一起晃悠,孩子笑得特別開心,說:“媽媽,這個吊椅太好玩了,以后我們每天都來坐好不好?”
從那以后,每天傍晚,我都會坐在吊椅上放松一會兒。有時候會泡一杯綠茶,放在旁邊的小茶幾上,慢慢喝著,看著樓下的夕陽,夕陽把天空染成了橘紅色,特別漂亮;有時候會拿一本雜志,翻看著上面的文章,偶爾會不小心睡著,醒來時天已經黑了,路燈亮了起來,暖暖的;有時候孩子會擠在我旁邊,把腦袋靠在我肩膀上,跟我一起看天上的云,他會指著云說:“媽媽,你看那朵云像不像小鴨子?那朵像不像小兔子?” 我會陪著他一起看,一起想象,覺得特別溫馨。
有次刮大風,吊椅被吹得晃來晃去,發出 “吱呀” 的聲響,老公擔心吊椅會掉下來,趕緊找了繩子,把吊椅固定好,還在吊椅旁邊裝了個小掛鉤,讓我能把杯子掛在上面,不用擔心掉下來。現在這個吊椅,成了我每天最期待的 “放松小窩”,不管白天多累,只要坐在上面,晃悠著腳,看著風景,就覺得所有的疲憊都消失了,心里暖暖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