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年僅14歲的少年陳小龍,在虛擬空間中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帝國”,掌控著三百多個QQ群,成員總數突破萬人。只要他一聲令下,這支龐大的網絡“軍團”便會迅速集結,將目標的私人信息徹底曝光,掀起一場數字圍獵。
2. 在陳小龍的手機里,保存著一份名為《陳大師課堂》的備忘錄,其中詳細記錄了如何高效地進行言語攻擊。他強調“噴人”需講究技巧,主張詞匯要靈活運用,并總結出一套極具殺傷力的語言模式:動詞+名詞+形容倆,力求短促、尖銳、直擊心理弱點。
3. 這名少年是名為X組織的核心人物,該團體屬于“噴系”文化圈層,主要由12至18歲的青少年構成,他們以辱罵為樂,以羞辱為榮,構建起一個充滿對抗與敵意的線上世界。
![]()
4. “噴系”青少年群體規模龐大,人數超百萬。起初他們在貼吧比拼打字速度和辱罵創意,逐漸演變為更具破壞性的行為——自2018年起,“開盒”成為主流手段。
5. 這些參與者大多來自鄉鎮地區,早早離開校園,生活缺乏方向與監管,便將大量時間投入網絡,在虛擬沖突中尋找存在感與歸屬感。
6. 許多孩子是在游戲中被拉入“噴系”圈子的,初次接觸時毫無防備,很快便適應了這種攻擊性文化,從受害者轉變為施暴者,并繼續發展新成員,形成惡性循環。
7. 所謂“開盒”,實則是非法公開他人隱私的極端網暴形式,其本質是對個體尊嚴的系統性摧毀。
![]()
8. 不法分子通過黑客技術或其他非法途徑獲取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手機號等敏感信息,并在社交平臺或群組內肆意傳播,使受害者陷入恐懼與無助之中。
9. 如今,“開盒”的操作已變得極為便捷。只需幾個步驟,便可登錄境外通訊工具“Telegram”,找到專門提供此類服務的頻道,輸入目標QQ號,系統隨即自動返回詳細的戶籍資料、身份照片及親屬信息。
10. 青少年利用這些數據制作侮辱性海報,將受害者的頭像與“瘋狗”“底層廢物”“卑微螻蟻”等標簽拼接在一起,甚至附上父母的照片、銀行卡余額截圖,進行人格貶損與精神壓迫。
![]()
11. 暴力升級:從線上“開盒”到現實施暴
12. “噴系”群體的攻擊方式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升級路徑:最初是語言羞辱,繼而發布惡搞圖片,最終發展為全面“開盒”。每一次進階都意味著傷害程度的加深。
13. 陳小龍麾下的“軍隊”擁有成千上萬名活躍成員,每當發起一次“出征”,他都能感受到掌控全局的快感,仿佛自己就是這個隱秘王國的最高統帥。
14. 另一名核心成員曾描述自己如何精心管理團隊:在QQ群發布嚴格規則,設定發言紀律,深夜仍在線巡查,親自清理沉默不活躍的賬號,確保組織運轉高效。
15.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場暴力正從屏幕背后蔓延至現實生活,帶來真實的身體傷害與心理創傷。
![]()
16. 自去年起,“暗影”“夜行”等大型噴系組織開始常態化策劃跨省暴力事件。
17. 行動通常由成年人或年齡較大的成員幕后指揮,利用未成年人法律追責較輕的漏洞,安排他們作為執行者參與毆打、騷擾甚至破門而入。
18. 一段流傳于群聊中的文字寫道:“光靠開盒威懾力不夠……我們可以組建線下小組,專門負責開盒后的耳光懲戒。”
19. 不久之后,群里陸續出現新的“戰績”展示:視頻中有人被圍毆倒地,房門遭砸毀;一張照片顯示,某位受害者的父親被人揪住頭發,面部流血,神情痛苦。
![]()
20. 黑產鏈條:當“開盒”變成一門生意
21. 2021年,加入噴系一年后,有人主動聯系陳小龍,提出支付四五十元,請他幫忙“開”一個人的信息。彼時他剛滿15歲。
22. 此刻的行為已不再是圈內的游戲較量,而是赤裸裸的非法交易。
23. 他隨即聯絡了自己的引路人——X組織初代首領阿豪。阿豪將他引薦給一位長期合作的匿名網友,雙方使用境外加密通信軟件建立穩定聯系。
24. X組織由此發生質變,從一個青少年主導的情緒化團體,轉型為結構清晰、分工明確的黑色產業鏈:上游采購信息,中游加價轉賣,下游面向終端客戶分銷獲利。
![]()
25. 每單利潤可達三四十元。售賣的信息種類繁多:身份證正反面、戶口簿掃描件、外賣配送地址、火車航班行程、酒店入住記錄,甚至包括微信好友列表。
26. 同時配套提供“短信轟炸”服務,讓目標手機持續收到驗證碼或辱罵短信,造成嚴重干擾。
27. 陳小龍還通過收徒創收。他會根據徒弟所在地區的IP地址及其父母職業判斷經濟狀況,收取不同數額的“拜師費”,金額從數百元到三千元不等。
28. 隨著收入激增,他的消費水平也水漲船高。“一個月不花掉一兩萬都覺得不舒服。”他在朋友圈頻繁曬出高檔餐廳聚餐、KTV包廂唱歌、足療按摩的照片,儼然一副“成功人士”姿態。
![]()
29. 未成年不是“免責金牌”
30. 盡管如此,真正因“開盒”受到法律制裁的青少年寥寥無幾。
31. 雖然他們的行為已觸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紅線,但往往因涉案金額未達立案標準而逃脫處罰——例如有人僅獲利800元,最終只收到口頭警告。
32. 加之作案人員多為未成年人,執法機關在處理時傾向于教育為主、懲罰為輔,難以形成有效震懾。
33. 此類案件取證難度大,參與者分布跨省乃至跨國,調查成本高昂,進一步削弱了打擊力度。
![]()
34. 對此,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組織“人肉搜索”,違法收集并向社會公眾散布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253條之一,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定罪量刑。
35. 2024年8月,《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正式施行,為遏制網絡暴力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法律依據。
36. 我國現行刑法亦明確規定,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者,最高可判處七年有期徒刑,釋放出嚴厲打擊此類犯罪的強烈信號。
![]()
37. 治理與應對:多方合力構建清朗網絡空間
38. 面對日益猖獗的“開盒”亂象,政府、企業與社會力量正在協同推進整治工作。
39. 2025年第三季度,QQ平臺累計處置違規賬號270萬個,重點加強對未成年人用戶的保護機制,針對網絡侵害、詐騙行為以及“噴系文化”等有害內容開展專項清理行動。
40. 同年11月,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整治惡意挑動負面情緒問題”專項行動,聚焦粉絲對立、群體攻訐、網絡暴力等突出問題,進行全面整頓。
41. 微博平臺積極響應政策號召,近期已清理1200余個煽動仇恨、制造對立的違規賬號,強化內容審核機制。
![]()
42. 當普通網民發現自己遭遇“開盒”時,應如何自保?
43. 為防止被進一步勒索,切勿私下聯系“開盒者”進行交涉。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對泄露信息的網頁內容(包括鏈接地址、發布時間、發布者ID)進行截圖與錄屏,完整保存證據鏈。
44. 隨后向相關平臺提交舉報材料,要求刪除非法內容;若造成嚴重后果,還可依法提起民事訴訟,追究侵權責任。
![]()
45. 從長遠來看,僅僅打擊“開盒掛人”行為并不足以構筑堅固的防護體系。
46. 必須動員學校、家庭、社區與媒體共同參與監督與引導,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絡倫理觀,學會尊重他人隱私與人格權利。
47.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生活的今天,如何讓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在陽光之下健康成長,而不是在陰暗角落習得仇恨與冷漠,已成為全社會必須直面且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