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專欄中,筆者將電競選手的“專注力”與足球運動員的體能進行了類比。進而得出了“專注力是電競選手最基礎的能力”的結論,在專欄的結尾筆者還提到了有助于提升選手專注力的方法和訓練手段。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展開聊聊這些方法和訓練手段。
首先我想要引用一篇發表在奧林匹克官網(Olympics.com)上的文章,作者是Achieveminds電子競技表現機構的創始人法比安·布羅伊奇(Fabian Broich),作為前職業足球守門員的他擁有美國溫思羅普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和德國科隆體育大學體育與運動心理學碩士學位,也曾先后在德國沙爾克04足球俱樂部和知名電競戰隊Astralis戰隊任職,并擔任過英國電競俱樂部Excel Esports的表現主管。
![]()
在這篇名為的文章中,除了老生常談的選手身心健康問題之外,布羅伊奇還提到了三個能夠提升專注力和競技表現的方式。首先是設定目標,這包含過程目標和結果目標兩個部分。其中,聚焦過程目標有助于提升表現中的具體行動,而結果目標則有助于衡量針對未來目標而付出努力的過程。
![]()
此外,建立日常習慣同樣有助于提升賽場的整體表現。在他看來,規劃比賽日的例行安排——尤其是在比賽開始前30分鐘,包括賽前儀式、熱身運動和心理準備等,有助于選手在賽前進入專注和自信的狀態中,從而更好地在比賽中打出高水平的操作。
最后,選手們還需要了解自己的壓力來源,并做出針對性地應對策略。這能夠幫助他們識別和避免那些消耗體能且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活動,讓他們將注意力和精力更多地投入比賽和訓練中。同時,配合冥想、視覺具象化以及設定目標等方式,則可以進一步增強選手們的專注力。
![]()
而在另一篇發表在Nature旗下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名為(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athlete’s concentration level based on visual attention model)的文章中,同樣提到了建立清晰的目標是提升專注力的關鍵。文章中寫道,通過明確自身目標,制定具體計劃并達成目標,能夠幫助運動員保持專注、避免分心。此外,文章還提到集中訓練、消除干擾、合理安排訓練時間、控制干擾因素等方式,幫助運動員在比賽和訓練中提升專注度。
此前我們提到過,對于那些尚未升入一線隊的年輕選手而言,小技術的優化和戰術的領悟是可以在訓練中逐步學習和提升的。而像專注度、抗干擾能力這些素質,則需要在青訓階段著重培養,為日后邁向職業賽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具體到執行的過程中,除了上文提到的設置過程目標與結果目標外,還需要對目標的設定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拆解。這里的橫向可以是對應的賽事和時間節點,即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要達成何種結果。而縱向則是目標的分類,諸如技術、戰術、心理、生理等方向。關于這部分內容,筆者在專欄中有提到。
![]()
此外,關于上文提到的建立日常習慣和了解壓力來源,則需要選手在教練團隊以及心理輔導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而在消除環境干擾、合理安排訓練時間、控制干擾因素等方面,則需要教練組、青訓營、俱樂部為選手營造更舒適訓練環境和更科學的訓練計劃。
綜上所述,提升電競選手的專注力,絕非依靠單一方法或短期特訓就能達成,而是一項涵蓋目標設定、習慣養成、壓力管理與環境優化在內的系統性工程。從布羅伊奇所強調的“過程目標”與“賽前儀式”,到科學研究中指出的“清除干擾”與“合理安排訓練”,我們不難發現:專注力既是一種心理技能,也是一種可被結構化訓練與精細化管理的認知資源。
尤其對處于成長關鍵期的青訓選手而言,俱樂部與教練組更需要跳出“只重操作技術”的傳統框架,將專注力培養體系化、課程化地嵌入日常訓練中——例如引入運動心理學輔導、配置認知訓練工具、設計抗干擾模擬場景等。這不僅是在夯實選手的職業基礎,更是在塑造他們未來在高壓舞臺上穩定發揮的“心理肌肉”。
電競作為一項高度依賴認知表現的競技運動,其訓練科學化的進程才剛剛開始。而專注力,作為這座金字塔的底座,值得被我們以更嚴謹、更系統、更前瞻的方式去對待。只有當選手學會駕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真正駕馭比賽,無懼勝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